• 实时天气:多伦多 17°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6°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0°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5°
    温度感觉: 25°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3°
    温度感觉: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09:10:28 | 只看该作者
《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第46节
作者: zhoulinyuluo

  我的一个表妹,小时候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什么事情都听父母的,是亲戚们交口称赞的好孩子。长大后由父母挑选了一个男朋友,尽管表妹很不愿意,但不敢违抗父母之命,违心地与这个人结了婚。婚后生了一个孩子,老公好赌成性,经常打她。表妹不堪毒打,逃回娘家,婆家不准她看孩子,一年多没见过孩子,每日在对孩子的思念中煎熬。表妹的婚姻是不幸的,这种不幸源于她没有独立的人格,连婚姻大事都不能自己做主,还有什么能自己做主的呢?一个没有独立意志、不能掌控自己人生的人是可悲的,无论怎样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一个人格独立的人是有着独立意志、能够独立思考的人。我们应该在孩子小时候起就给予孩子自由,让孩子自己选择,让孩子自己做主,让孩子支配自己,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不应该要求孩子对家长言听计从。过于听话等于盲从,孩子将失去自己的个性,失去独立的思考,今天被父母主宰,明天被别人主宰!
  中国文化的劣根性之一就是奴性。一个没有自由意志、不能独立思考人是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的,只能被人奴役;一个被人奴役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们作为父母,应该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灵中播撒自由、独立的种子,这样做的意义从小里讲,是播种孩子幸福的人生;往大里讲,是种下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

日期:2009-12-27 20:51:00

  童言稚语(12月26日)
  周周今天说了不少有趣的话,记录如下:
  早晨周周起了床,爸爸还赖在被窝里。周周歪着头喊:“你这只懒熊,怎么还不起来?”爸爸做苦笑状:“哎,你这个宝宝怎么比你妈妈还管得严呀?”看着爸爸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周周做得意状...
  抱着毛绒绒的狗狗,塞到衣服里面:“我怀孕了!”少顷把狗狗从衣服里面取出来,说:“我生崽崽了。”低头轻声对狗狗说:“崽崽乖乖,我是你的妈妈,妈妈爱你!”要去刷牙了,她把狗狗放到沙发上:“崽崽,乖乖在这里等妈妈,看不要乱跑啊!”
  刷完牙,很是自豪地对我说:“妈妈,我是老师呢,我大学毕业了,我还有同事。”我忍住笑问:“那么谁是你的同事呢?”周周说:“思思呀,乐乐呀,还有晓晓呀。”同事还真不少!她喜欢模仿各种职业,心里盼望着自己长大也好有份工作呢。

日期:2009-12-29 10:11:00

  适度和自律
  某日和一位亲戚一起出去玩,我们都带着孩子,他的3岁多了,比周周大一点点。路上,这孩子看见街边店里有一辆玩具车,孩子要求爸爸给他买。亲戚说这样类似的车子家里有很多,每次都只玩一会就扔到一边,所以他拒绝了儿子的要求。儿子当街大哭起来,赖在地上不走。我过去和这孩子解释了不买的原因,他执意要买,撒泼打滚的。亲戚说儿子最喜欢使这一招了,尤其在他妈妈面前,因为妈妈心软,儿子每次都得逞。我说你既然决定不买了,那就要坚持到底,随他撒泼也好、赖地也好、哭也好,由他去吧,只要你不妥协,他觉得这一招无效,下次就不会使了。果不其然,哭闹一阵见没有用,孩子停止了哭泣,向爸爸妥协了。

  这种场面我们非常熟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家长面前撒泼,看见新玩具就闹着要买,而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玩具;零食要买好多好多,吃到不想吃为止;到游乐场玩玩具,玩了一遍又一遍,玩到不想玩为止;饭桌上有好吃的菜夹很多到自己碗里,宁可吃不完。有一位妈妈说他们家9岁的小侄子和8岁的小侄女曾经一次喝光了整整一箱旺仔牛奶!这种行为是孩子不能对喜欢的事物保持适度,放任自己的欲望,实际上就是“贪婪”。有的家长拿孩子没办法,向孩子妥协;有的家长甚至以“给孩子自由”为名,满足孩子一切要求。

  一位朋友的儿子,9岁了,只要看到同学有了新的装备,哪怕他家里有,仍然吵着要买。根本不懂得节制,随之而来的是不懂得珍惜。我问朋友,是不是你们对他有求必应?比如要什么就买什么?朋友非常吃惊,说你怎么知道的?我说,任何孩子的问题都来自于成人的教育的问题。孩子不懂得节制、不懂得珍惜一定是因为家长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家长有求必应,当然会让孩子毫无节制;而得来太容易孩子自然就不懂得珍惜了。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穷人非常希望自己能发财,上帝给了他一个钱袋。这个钱袋里有一块金币,永远拿不完,不过要把钱袋扔了才可以花钱。穷人得到钱袋惊喜不已,不断地从钱袋里面拿金币,整整拿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很饿,他想去买一块面包,可是如果要花钱就必须扔掉钱袋,他实在舍不得,又开始从钱袋里拿金币。日子一天天过去,穷人完全可以去买很多好吃的食物、华丽的衣服及豪华的房子。可是他总是对自己说,还是等钱再多一点时候再买吧。金币已经快堆到房顶了,但他仍然不吃不喝从钱袋里往外拿金币。同时他饿得又瘦又弱,脸色蜡黄。他已经没有力气了,但是还在抖着手往外拿金币。终于,他倒了下去,死在了一堆金币里。

  这是一个不能保持适度、极度贪婪的故事,贪婪让穷人把命都送掉了。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牌桌上有很多,不少人不是赢了钱还想再赢吗?到头来把赢的钱全部输光甚至倾家荡产。股市里也有很多,炒股赚了一点的话,还想赚得更多,一不小心跌了不仅没了利润,连老本都赔掉。很多股民幻想暴富甚至找朋友借钱或者贷款炒股。我认识的一个人,2007年股市红火的时候赚了不少钱。2007年11月他贷款100万炒股,梦想着赚更多钱。他全仓杀入后不久股市急速掉头下跌,他不仅亏掉了原来赚取的利润和本金,就连贷来的100万也只剩下20万,因为一个“贪”字,他背上了80万的巨额债务,他每日惶恐度日,根本不敢告诉妻子。生活中很多人被并不高明的骗术撂倒,也是因为“贪”,比如那些陷入传销的人,不就是梦想着一夜暴富吗?

  如果能保持适度,以上这些悲剧就不会发生了。适度是一种美德,适度是就是在生活中建立平衡,在超越界限之前适可而止,运用自律避免过度。适度是一种美德,适度可以让我们不被欲望左右。没有适度,人们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没有适度,人们会变得贪得无厌;没有适度,人们会忘了要知足而变得越来越过分(引自《家庭美德指南》)。


日期:2010-1-4 17:05:00

  挫折教育不可缺
  傍晚,周周在玩新买的积木,这种拼插的塑料积木是她第一次玩,由于拼插的接口不一,需要仔细观察找准相对应的接口才能拼插好,对她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玩了一会后,周周果然碰到困难了---两块积木怎么也插不进去!小脸憋得通红,用尽全身之力再试一次,还是不行!恼羞成怒的周周把玩具往地上一扔,大哭起来:“这个玩具不好,拼不进去,我要扔掉它们!”

  这真是一个教育的好时机!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是发发火便放弃,还是继续努力攻克难关?周周正在气头上,她需要宣泄,此时如果说什么,我想她什么也听不进。我在她身旁静静的陪着,看着她把“不顺眼”的玩具扔到地上,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说:“我生气了,我发脾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09:10:54 | 只看该作者
《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第47节
作者: zhoulinyuluo

  宣泄完愤怒的情绪后,周周慢慢平复了。我开始引导:“周周,刚才这些玩具拼不好,你生气了是吗?”周周点点头。我接着说:“要怎么样才能拼进去呢,我们想个办法好不好?妈妈觉得你一定能想出办法解决的。”周周开始再次尝试,中途又碰到“挫折”好几次,一边烦躁地哭泣一边动手,她烦躁的时候我会轻声提醒要耐心一点,当她每一次正确地拼插好一块积木,我都会予以鼓励,而每次拼插正确后周周都获得了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慢慢的她不再烦躁,嘴角露出笑意。最后,她成功地拼插了一组餐桌椅。我朝她竖起了大拇指,并把她做的餐桌椅拍照保存,最后,我轻轻地问:“下次碰到困难我们该怎么做,是想办法解决还是发脾气哭闹?”周周很自豪地回答:“想办法解决。”

  看来她尝到了成功解决困难的甜头。
  元旦的时候我们带周周爬岳麓山,到山顶约有1000米。爬到半途中,仰望着遥不可及的山顶,周周说走不动了。我们鼓励她说,记得上次你从银盆岭走到橘子洲,一连走了十多里路呢,我们觉得你很有力量啊!这一次你也一定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山顶的。很快就要到山顶了,胜利就在前面等着你!再坚持一下吧,如果实在走不动我们可以休息一下再爬。由于我们的态度坚定,打消了周周“要我们抱“的念头,同时重提她的“光辉往事”,肯定她的实力,给她打气。并且暗示她“胜利在望”,激发了她“挑战山顶”的好胜心理。根据她的运动能力,我们估计一口气爬上山不太可能,提出来可以休息下再爬。在我们的一番鼓励下,周周休息片刻后接着爬山,我们一路说说笑笑、走走停停,终于,周周靠自己的努力爬到了山顶。当然,登顶后我们免不了大大肯定了一番。

  这是周周的两个面对“挫折”的例子。所谓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致使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消极、颓废,从此一蹶不振或引起粗暴的消极对抗行为,导致矛盾激化;另一方面,挫折给人以教益,使犯错误者猛醒,认识错误,接受教训,同时它能磨练人的意志,使其更加成熟、坚强,并激励人发奋努力,从逆境中奋起。

  大量资料显示,在充满逆境的当今世界,事业的成败、人生的成就,不仅取决于人的智商、情商,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抗挫折能力。我想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我9岁的时候,父亲患尿毒症。1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留下巨债。次年中考,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非常希望能上重点高中、考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老师们见我家里条件差,还欠着巨债,纷纷劝说我放弃上高中,直接考师范(当时中专的录取线比重点高中要高),因为读师范的费用很低。考虑到实际情况,我觉得老师的建议有一定道理,为了不增加家庭的负担,我放弃了大学梦想,读了师范。这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人生的第一个梦想破灭了!1993年毕业分配的时候,原本可以分到一家机场的附属幼儿园的,不过由于没有“关系”,被别人顶替了。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我还记得当时那种憋屈的心情。后来我分配到一家国企的幼儿园,刚去时并没安排到幼儿园的岗位,而是被踢皮球似地在各个部门“客串”:在食堂帮过工、下车间刷过油漆、拧过螺丝,工作非常辛苦。辛苦不算什么,我不当回事,最重要的是,非常不被尊重,经常有人轻蔑地说,这么个瘦瘦弱弱的小妹子到车间能干什么呀?也有人同情地说,可惜呀,读了这么多年书,居然来干这种活!这些话都让我心里非常难受。

  刚到单位的时候,没有安排宿舍,有个好心的大哥帮我“占了”一间宿舍,我在那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下班回到宿舍,只见自己的行李、铺盖全被扔在过道上......那一刻,我的泪水扑簌扑簌地掉了下来。当时的工资只有100块,经常不能按时发,我们一般是月初发工资,经常到了每月中旬的时候我就没钱吃饭了,只好到处去借。那时常常纠缠在我心里的感觉是: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何处是我的立锥之地呀!那段日子是黑暗的,接二连三的挫折让我一度有些消沉,甚至觉得没有希望。还好,我的骨子里是不认输的,我写了一句话放在床边鼓励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每当我意志消沉的时候,就会想到这句话,嘱咐自己不要消沉,希望就在前方!不久后,我们车间用计件的方式计报酬,也就是工资和工作量挂钩。我的任务是组装耕田机的配件(拧螺丝),这个事情虽然不要太多的技术,但要组装得快还是需要方法的。我一边暗暗琢磨,找到效率最高的组装办法,一边暗暗憋足劲,叮嘱自己不要怕吃苦受累。一个月后,发工资时把车间的同事都惊呆了: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初出茅庐、瘦瘦弱弱的小姑娘拿了当月女工里面最高的工资!当时车间的女工工龄都比我长,工作经验比我丰富,个头也都比我大。就是这件事,让同事们对我刮目相看,让我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好景不长,三年后,我们单位处于半停产状态,我和大部分职工都被“放假”了(那时还没有“下岗”一说)。突然失去了工作,我心里非常恐慌,这算是我人生的又一次挫折吧。我到了一家私立幼儿园打工,那时幼儿园开给我的工资是每月300元,管中餐。这样的待遇也就光够吃饭,不过我根本不想别的,有份工作就不错了,否则我连饭都没得吃!

  现在我回过头来想那段经历,那些逆境和磨难真是我的一笔财富,磨练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面对困境的处理能力,这些给我后来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后来的创业过程中,我又遭遇到很多挫折和打击,正是这几年的磨难,让我有了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我都挺了过来,从来不曾想过放弃。

日期:2010-1-4 17:10:00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孟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所有的成功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在挫折中奋起,越挫越勇、百折不挠。不过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不懂这个道理,某日我在公交车上听到了旁边两位大学生的对话。一女生说,就要毕业了,我不想打工,想自己开店,父母支持,不过姐姐不支持,说没有开店的经验盲目去做会亏的。一男生不以为然地说,那你就跟姐姐吵呀。女生说,不想吵,毕竟是我姐姐。男生接着说,我也不想打工,又累又没钱。我相信自己能开好店,你知道恒大集团的董事长以前是做啥的吗?不过是个喂猪的,哈哈哈。言语之间很是鄙视这喂猪的出身。女生接茬,那有什么,我们学校的董事长以前是个开拖拉机的呢。说罢男生女生一起大笑,仿佛喂猪和开拖拉机很丢人似的。当时我很感慨,现在的大学生,只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背后所经历的磨难,甚至以为那些磨难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情。刚出校门就不想打工,想创业,这是多么的不切实际呀!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没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创业注定是要失败的!

  李嘉诚的经历就是一部逆境中的奋斗史,幼年家境贫穷,14岁丧父,1944年,16岁的李嘉诚到他舅舅所开的中南公司工作,从学徒开始做起,扫地、烧水、倒水、跑堂等杂事,后来他跳到一间小工厂--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做推销员。他每天都背着一大包样品,走街串巷。22岁创业开办长江塑胶厂,几年后频临破产......而美国的《成功》杂志每年都会报道当年最伟大的东山再起者和创业者,他们的传奇经历中有一个相同的部分,那就是他们在遇到强大的困难和逆境时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从不轻言放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09:11:23 | 只看该作者
《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第48节
作者: zhoulinyuluo

  不仅是成功,幸福的人生一样要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所以挫折教育也是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挫折教育应该从小开始。有的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反而千方百计扫清孩子成长路上的“障碍”。孩子摔倒了,大多数家长的做法是跑过去赶紧扶起来,倘若看到摔破皮或有个包,便心疼得不得了,显露于脸上。孩子本来不想哭的都被家长这幅模样给吓哭了。“摔倒”,这是多么好的挫折教育的机会呀,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这是每个孩子本来应该会的,可家长们根本不给孩子自己爬起来的机会。多次摔倒都被扶起后,以后孩子再摔倒就只会等着别人来扶了,丧失了自己爬起来的能力。

  一个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每天晚上被奶奶强迫拉大便,其原因竟然是担心孙子在学校拉大便自己处理不好!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拉大便后还不会自行处理,我真想不出还有什么事情是他能处理的了!家长在清除孩子前方的障碍时,同时也把孩子的宝贵的学习机会给清除掉了。
  很多家长说孩子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哭,比如扣扣子总是扣不上、玩玩具总也插不进、剪纸老是剪不好,碰到这样的挫折的时候,烦躁得不得了。其实遇挫哭闹比不哭闹直接放弃要好,孩子一边哭闹、一边尝试说明他试图克服困难,只是对前方的困难带来的挫败感和无力感感到沮丧和烦躁,此时家长应该接纳孩子的哭闹和烦躁,帮孩子分析和总结失败的原因,耐心等待并鼓励孩子对困难发起“进攻”,直到最终克服困难。孩子在克服困难后会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并激发下次面对挫折勇于挑战的信心。

  现在城市家庭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好了,孩子面对逆境和吃苦的机会相对比较少,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挫折”还是随处可见。作为家长,我们要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机会,及时引导。下面罗列几类常见的“挫折”教育良机:
  1、日常生活环节的挫折。比如刷牙、晾毛巾、穿鞋袜衣服、拉拉链、叠被子的时候遇到的困难。
  2、游戏、学习时的挫折。比如上文周周拼插积木时遇到的困难。
  3、与同伴交往时遇到的挫折。比如和同伴发生冲突、或被同伴拒绝。
  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还需注意几点:

  1、挫折教育不是“批评”教育,更不是“打骂”教育,须正面鼓励;
  2、把握“挫折”的度,给孩子一个跳起来可以摘到的桃子,否则过度的挫折会让孩子失去自信;
  3、不要刻意给孩子制造挫折。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挫折,顺势而为;
  4、生活中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日常生活环节对于孩子而言处处是挫折,包办代替等于剥夺了孩子面对挫折的机会。此外,生活都不能自理,孩子会有一种无力感,没有足够的信心面对挫折;
  5、挫折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僦而就。孩子面对挫折出现哭闹、烦躁甚至放弃的时候,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平静对待。


日期:2010-1-6 10:14:00

  培养孩子主动交往的能力
  周周、乐乐和思思在乐乐家玩,她们一起听着音乐跳舞。周周和乐乐手拉手模仿电视里面跳交谊舞,周周围着乐乐转圈,两个孩子开心得不得了。突然,我发现思思不见了,我问思思妈,思思呢?思思妈起身,原来思思躲在卧室里,撅着嘴、皱着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我马上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了,她一定是觉得周周和乐乐在跳舞,她被排除在外,为此而失落和伤心。外面的欢声笑语不属于她,她一个人躲在这里生闷气呢。我蹲下身来问,思思,是不是你也想跟周周、乐乐一起跳舞呀?思思点点头。我给她打气,那你去找她们呀!思思妈也附和着说,是的,你去找她们玩。思思犹犹豫豫站起身走了出来,很想开口又担心被拒绝的样子,我再次给她打气,你说呀,她们会和你一起玩的。最终思思还是没能说出口。我转而对周周和乐乐说,思思也想和你们一起跳舞,你们愿意吗?周周停下来,拉住思思的手说,来,我们一起来跳舞吧。在周周拉思思手的一瞬间,思思的脸立刻由阴转晴了,三个孩子又玩到了一起。

  思思在人际交往中缺少一种主动性,看到别人玩到了一起,她觉得自己被孤立了,心里很失落。虽然她很想参与进去,但是鼓不起勇气,等着别人来找她。其实很多孩子都象思思这样,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一个团体中处于被动地位,不会主动加入其中。
  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孩子,在家里话很多,和熟悉的小朋友也能玩到一块,但是在幼儿园参加集体活动时就游离于团体之外了。她的状态是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玩,眼睛里充满羡慕,但仿佛这一切与她无关,这些快乐和欢笑只是别人的。虽然她对集体活动很有兴趣,但是她不敢加入进来。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孩子,他们并不是特别胆小的那种,但是他们就是比较被动,他们想加入到团体中来,但从来不会主动出击,只是等待别人来邀请他。

  主动交往是一种能力,尤其是在一个团体中,迅速适应这个团体,和团体中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成为团体中一个被忽略的对象,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很多孩子都缺乏这种能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缺乏一个真实的“社会”,缺乏锻炼的机会。孩子参加团体活动的机会不够。除了幼儿园,孩子在家里很少有机会参与多人的活动,有时就算参与,家长也免不了介入。大多数情况孩子是跟一个或两个同伴玩,甚至一个同伴都没有。而在很多传统幼儿园,老师容易过早介入到孩子当中,比如玩一个游戏,老师会安排张三当什么,李四当什么,王五当什么。孩子只有被动接受的份,没有彼此协商和合作的机会;孩子有冲突,老师唯恐出乱子,立刻过来“调停”......所以,传统幼儿园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小社会,而是一个有人监督、管理、调停的群体,孩子在这样的群体里,总是“被”安排了,自然无从锻炼其主动性。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怎样的团体才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一个自由的、平等的、没有大人介入的团体才是真实的社会。比如很多单位聚会的时候,允许带家属,那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大人玩大人的,孩子玩孩子的。大大小小的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打打闹闹、玩耍嬉戏,哭的哭、笑的笑。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小社会。
  我就在周围努力地给周周营造一个这样的小社会,我和身边一些熟悉的、开明的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把我的教育观“灌输”给他们,让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我保持一致。一有机会就“召集”三四个甚至更多孩子在一起玩,而家长们除非必要,否则不介入到孩子当中。目前周周的主动性还是比较强的。比如在团体当中,周周会主动找别的小朋友玩,跟陌生的小朋友能很快玩到一起。在路上碰到陌生的小朋友,能友好地和别人拉拉手。

  人是“社会人”,离不开社会交往。一个不够主动的人,就难以获得和别人交流的机会,难以架起发展人际关系的桥梁。因此,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应该从培养孩子的主动交往能力开始。

日期:2010-1-7 14:41:00

  周周曾经在拉屎的时候问过我多次,妈妈,为什么我要拉屎呀?我说,因为我们每天都吃饭,饭菜吃到我们的肚子里,慢慢消化,就变成了屎。屎是废物,要拉出来才好,如果不拉出来人就会生病。我还在网上搜索人体内脏器官的图片,对照图片跟周周讲解“消化”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09:11:50 | 只看该作者
《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第49节
作者: zhoulinyuluo

  当然,孩子身边所有的成人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所有家庭成员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大家都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大便,谨慎地说每一句话,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什么。当孩子大便拉在身上的时候,切勿动作粗暴地当众处理,这样是在羞辱孩子,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让孩子紧张害怕,产生畏缩情绪。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孩子带到无人处,安抚孩子:大便拉在身上一点都不要紧,妈妈(老师)小时候也把大便拉到身上过呢。并且轻柔地脱掉孩子弄脏的裤子,清洗干净,再换上干净的裤子。

  从幼儿园的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大便拉在身上来看,要不就是老师粗心,要不就是人太多照顾不过来。而孩子拉大便在裤子上,却不敢和老师说,可能是害怕和紧张。这些都要和老师做一次详细而诚恳的沟通,老师的态度非常重要。

日期:2010-1-10 10:02:00

  再给大家推荐两本绘本。
  可爱的鼠小弟(12本)
  月亮的味道
  亲子阅读时,要先让孩子自己看一遍,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对绘本的理解讲出来,哪怕和书中的内容不一致,也要给予肯定,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象。我给周周阅读就是用的这种方式,一本新书,先让她讲给我听,然后我再讲给她听。我发现很多故事,她能看懂个八九不离十,比如《父与子》、《鼠小弟》、《月亮的味道》等等。

  大家再选择绘本的时候,要选哪种文字少,图画大的。一幅图画配有一点点文字,孩子特别容易理解。
  孩子“讲”完一遍后,家长再给孩子阅读。

日期:2010-1-19 9:17:00

  到底是谁不讲理?
  周周和苗苗、乐乐、思思一起爬小区里的那座小山,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得非常开心。午饭的时间到了,我们该回家了,周周舍不得和小朋友分开,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们到我们家吃饭。周周挨个去邀请,思思到我们家去玩吗?乐乐,到我们家去玩吗?苗苗,到我们家去玩吗?三个小朋友都欣然接受了周周的邀请,她们都不想分开呀。
  三位家长反应不一,思思妈妈非常痛快地答应了思思的要求;乐乐奶奶犹犹豫豫,劝说乐乐回家吃饭,不过在乐乐的坚持之下还是妥协了。苗苗妈妈不同意,起初是笑着劝说苗苗先回家吃饭,再和周周玩,苗苗不干。接着“威胁”苗苗说,那你一个人去周周家。苗苗说“好”,头也不回的跟着我们走了。苗苗妈见这一招无效,发下狠话说,要是你不讲理,那妈妈下次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把你关在家里。苗苗依然不理睬。见这些招数都无效,苗苗妈又想出一招—“利诱”,指着路边的小超市说:妈妈到超市给你买糖吃。苗苗淡淡地说“那你去买”,不为所动继续朝前走。苗苗妈没辙了,让了一小步说,那我们到周周家玩五分钟就回家好不好。苗苗说“好”。

  苗苗一直比较胆小,只喜欢和那几个熟悉的小朋友玩,这几个小朋友里面,她只跟和周周玩,不跟思思和乐乐玩。并且由于家长限制和保护过多,苗苗害怕未知事物,比如月亮、被风吹动的落叶、小鸭子、小乌龟等等,不敢参加游戏,尤其是有“坏蛋”角色的游戏,比如大灰狼抓小白兔之类的游戏。也不敢玩游乐场的大型玩具。苗苗妈和我沟通过多次,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这么胆小。我给她分析师给孩子的自由不够,限制和保护过多所致。我曾经多次看见苗苗的外婆及妈妈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她,并且曾经用“不要摘花,要不保安叔叔会来抓你”之类话来吓唬过她。我对苗苗妈说,只要你们解除过度保护,不过分限制,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苗苗一定会逐渐变得胆大的。苗苗妈点头称是。

  现在看了苗苗妈对待苗苗的这些招数,我起初猜测她可能是怕麻烦我们而客套一番。我强调不要讲客套,一点也不麻烦,孩子在一起,随便吃一点便是。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太孤单了,需要同伴。苗苗的想法就是不想和小朋友分开,难得她和小朋友在一起这么开心,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支持她呀。
  上得楼来,几个小朋友先去洗手。手还没洗完,苗苗妈催促苗苗说,五分钟到了,我们该回家了。苗苗屁股还没落座,哪里会肯回家呢。苗苗妈真来火了,威胁恐吓一番无效后,使出杀手锏,摔门而出,把苗苗独自扔在这里。谁知苗苗并不害怕,待妈妈出门,苗苗便停止了哭泣。过了一会,苗苗妈敲门进来,对苗苗说,苗苗,跟妈妈回家,你要讲理。如果你不讲道理,下次妈妈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苗苗说什么也不肯妥协。我说,孩子怎么不讲理了,她只是想和小朋友玩,如此而已。苗苗妈说,我不想让她养成不好的习惯,怎么一玩就玩疯了,不着家了呢?我说,现在又没有到晚上睡觉的时间,怎么是不着家呢?如果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还赖在别人家,那就真应该带走,可现在孩子只是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呀,为什么要阻止呢?我的话并没有说服苗苗妈,她坚持要把苗苗带走,她把苗苗斜抱在身上,强行把苗苗带出门。苗苗大哭,哭声可以说是“撕心裂肺”的,小小的身躯用力的挣扎着,可终究挣不出妈妈强有力的怀抱。下楼的时候,苗苗妈笑着对我说,不好意思,麻烦你了。看着苗苗满脸痛苦的样子,我无语。

  这一幕真是太“惨烈”了。苗苗妈是大学老师,非常不错的一个人,尽管她知道孩子胆小,也想去改变孩子,但最终却没能先改变自己。她利用身高体重的优势强行带走了孩子,一个弱小的孩子拼尽了全身的力气,还是没能拗过大人。苗苗只不过是要和同伴多呆一会,不愿意和同伴分开,这是孩子正常的社交需求,这个要求不破坏环境,不妨碍他人,也不会伤害自己,完全是合理要求,却被妈妈以“建立良好习惯”的名义给掐掉了。我眼睁睁地看着苗苗挣扎着被妈妈扛下楼,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孩子的内心被压制,我突然觉得很难受,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又被糟蹋了。

  蒙台梭利说,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人的压抑。是成人剥夺了孩子旺盛的精力,粉碎了孩子独特的个性。成人急切地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平息孩子心理上的缺失,弥补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殊不知孩子的这一切都是成人自己造成的。孩子在成人面前时一个弱者,成人总是以爱的名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实际上就是在控制孩子的意志。而这一切都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大多数成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恶果。孩子小的时候受家长的控制,长大后就会受别人的控制。如果不想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循规蹈矩、毫无主见、受人摆布的人,我们就不要压制孩子,让孩子支配自己的意志。


日期:2010-1-28 14:47:00

  最近,周周会拨电话了。先是她记住了爸爸的手机号码(这个号码我很早以前就告诉过她,让她记住,防止万一哪天走失,可以自己拨电话找到爸爸),按了电话机的免提键后,小心翼翼地按下每一个号码,当她成功拨通爸爸的手机,听到爸爸的手机铃声响后,她激动不已,握着手机随着音乐摇头晃脑地舞动起来。就这样,周周一次一次地拨通,一次一次地随着手机铃声起舞,乐此不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09:12:15 | 只看该作者
《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第50节
作者: zhoulinyuluo

  学会拨爸爸的手机后,周周每天都要拨打爸爸的电话数遍,有时爸爸在上班,周周拨过去,爸爸每次都会接周周的电话,让周周体验一下自己拨打电话的乐趣。有一次,正是午休时间,爸爸和同事们正在休息,有的已经睡着了,周周一个电话打过去,把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吵醒了!正是周周外婆说给我听的,她当时在厨房忙活,也不知道周周在给谁拨电话(她经常胡乱拨一气的,有时拨给不认识的人了),没想到这家伙会打电话过去吵醒一帮人!哈哈,这其实不怪周周,因为她不知道那时人家在睡觉呢。我赶紧给周周制定了一个规则:午饭后这段时间不可以打电话,因为别人在休息,会吵着别人。这几天,周周没在午休时间打爸爸的电话了。

  自从学会了拨电话,周周发现了自己拨电话真是好,想打电话的时候可以自由自在的想拨就拨,不用再央求爸爸妈妈外婆帮忙了。前天,周周居然记住了我的手机号码,会拨我的手机号了。我没有告诉过她我的手机号,只是前天外婆告诉她拨了一遍,她居然就记住了!我不得不感叹,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呀,若不是这样,11位数的手机号岂可是拨打一遍就能记住的?

  这两天,周周时不时地窜到电话机前,反复地拨着我和她爸爸的手机号,享受着电话拨通后的成就感。看着她那副得意劲,我们真是忍俊不禁呀!

日期:2010-2-2 9:22:00

  不要拿“生气”说事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说“妈妈生气了”,譬如周周刷牙洗脸的时候磨磨蹭蹭,我来一句“你再磨蹭,妈妈生气了。”周周用完一样东西不及时归位,我说了两次后她仍然置之不理,我又来一句“请归位,不然妈妈生气了。”我发现这句话的威力真是大呀,每次我这么一讲,然后配合一下脸部表情,周周马上隧了我的意愿。说习惯了,这句话居然成了口头禅,不知不觉就会从口里吐出来。

  有一天,我因为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郁闷不已,心情很低落。周周看出了我的异常,非常紧张,她小心翼翼地问:“妈妈,你生气了吗?”我点点头。周周接着问:“为什么呀?是爸爸打游(玩电脑游戏的简称)吗?”由于她爸爸有较严重的颈椎病,上班时间又是长期对着电脑,所以对于玩游戏我们约定周一到周五不能玩,周末可以玩一个小时。但有时爸爸瘾上来了,会忘记“规则”,为此我有些小小的不满。

  我说不是。周周仰着小脸迷茫地说:“那我也没有拖拖拉拉呀。”看着她天真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这个小家伙在揣测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生气呢,在她看来,敢情“爸爸玩游戏”和“她拖拉”这两件事是比较容易惹我生气的。看到我笑了,周周也笑了起来,开心地说:“妈妈,你开心了,你不生气了是不是?”我笑着说:“看见你这么可爱的样子,由不得妈妈不开心呀!”周周居然把两个手指竖成“V”字,大呼“耶-耶-耶”,我的情绪转变对她竟然是如此之大的影响!

  有人也许会说,这孩子懂得观言察色,懂得逗妈妈开心,这是好事呀。没错,一直以来我也觉得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权利,妈妈也不是圣人,也有生气的时候,这不是件坏事。但是当我发现我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如此之大,我有了一丝不安,是不是我做得太过了。我可不愿意周周把自己的情绪建立在别人的情绪之上,随着别人的情绪而转移。一个人太在乎别人的情绪和看法,就支配不了自己,长期下去,这样会让失去自我的。

  我开始反思。当我以生气作为“要挟”的时候,她做某件事并不是因为她发自内心的愿意做,也不是因为她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做,而是担心我生气。这对她其实是一个误导。一个人要做某事,理由应该是自发的,愿意去做,或者觉得这件事情应该这么做。断然不是因为怕别人生气或不高兴而做,如果是这样,怎么着都有些被迫的意味,被强迫的后果就是失去意志上的自由。

  我经常把“我生气了”挂在口头,这样对周周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我的生气让周周感到紧张,所以,每次当我说我要生气了,她立马“束手就请”,避免我生气。在我真正生气的时候,周周紧张而小心翼翼,做什么都顺着我的意愿,似乎要来博我的欢心。幸亏我还算是个理性的人,对于自己的情绪控制得比较好,很少生气,不然,周周岂不是生活在压抑之中!

  记得有一次,我把周周抱在怀里,我问她,你爱谁呀?周周说,我爱妈妈,因为妈妈不爱生气。还有一次,周周对外婆说,外婆,你有一点变化了,你太棒了。外婆问,我有什么变化了?周周说,你变得不那么爱生气了。童言无忌,孩子的话真是一语道破天机:生气真不是个好东西。
  以我的切身经历警醒大家:切莫拿生气来和孩子说事,更不要经常对着孩子生气。

日期:2010-3-2 8:05:00

  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讲理”
  2010年春节期间,我们和朋友到餐馆吃饭,他们的孩子星星比周周小一个月,活泼可爱。上菜之前先上了一小碟花生米,星星爬上桌将整碟花生米拖到面前,倒在自己碗里。妈妈非常汗颜,对星星轻声说:“不要倒在自己碗里,这样别人就没得吃的了,我们把花生米放回去吧。”星星不管不顾,小手抓着花生米往嘴里塞。妈妈接着说:“花生米吃太多不好,容易拉肚子。快把花生米倒回去放到桌子中间。”星星仍然不理睬。妈妈“威胁”道:“再不倒出来,妈妈要打人了!”希希无动于衷。妈妈叠叠不休说了好多道理,希希却不为所动。

  吃饭了,星星把小块甘蔗放进水杯,再倒上水。接着夹了一些菜放到杯子里翻来覆去地玩,两个杯子倒来倒去。妈妈先是温和地讲道理:“星星,吃饭就要专心,不能玩菜。星星,这样边吃边玩不对的,你看周周姐姐都是一心一意地吃饭。星星,你要好好吃饭,不然就长不高....”道理说了一箩筐,希希毫无反应,依然故我地玩着。妈妈逐渐失去耐性,“威胁”道:“再不专心吃饭,妈妈就要打你了!”星星不理睬,还在念念有词地玩饭菜。妈妈终于彻底失去耐性,怒火爆发,顺手用筷子在星星的手上敲了两下。星星哇地哭开了....最终,爸爸抱着星星开始喂饭,边吃着饭,星星突然打妈妈:“你这个讨厌妈妈!你刚才打我!”

  以上这一幕相信是很多家长遇到过的问题,类似的情节在很多家庭中上演过。家长们会感到疑惑:为什么我好好和孩子讲道理,他就是不听呢?其实我一点也不想打孩子,可是他的不讲理把我的耐心完全磨掉,让我忍无可忍......
  那天,在朋友焦头烂额之极,我和朋友分析其中的原因。我说,你说的道理太多了,孩子接收不了这么多的信息,所以孩子听不进去,只当耳边风。唠唠叨叨讲多了,还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朋友说,那我该怎么办呢?我说,行动胜过语言,只跟孩子强调简单的规则,然后用行动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比如吃饭的规则是:自己坐在餐桌边专心吃饭。那你现在可以对孩子说,吃饭时必须专心,不能边吃边玩。你应该采取的措施是:要求孩子要么专心吃饭;要么不吃,妈妈收掉碗,其后果是孩子得挨饿到下一餐。如果孩子经过你的提醒后还在玩饭菜,你就要果断地收掉碗,体现你维护规则的坚决。同时你要做到真的要等到下餐才给孩子吃东西,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你要让孩子明白规则的严肃性,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整个过程你必须是温和的态度,不带情绪,如果带了情绪,孩子会认为你在惩罚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09:12:43 | 只看该作者
《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第51节
作者: zhoulinyuluo

  而前面独占花生米的情形,你只要和孩子强调,这是大家的花生米,你没有权利独占,你必须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他的诸如“花生米吃多了会拉肚子”的理由没有讲到点子上,而太多的道理孩子是不能接受的。你强调两到三遍规则,如果孩子还不把花生米归位,你可以强制把花生米归位,不管孩子是不是会哭闹。如果他哭闹,你让他哭,不必阻止,你尽管吃你的花生米,对他的哭闹视若无睹。你要让他意识到:哭是他的权利,你不会阻止。但是你不会因为他的哭闹会向他妥协,而花生米是大家的,必须由大家一起分享。

  朋友感慨,唉,要是星星象周周一样讲理就好了。我说,孩子不是生来就不讲理的,星星和周周不同,只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同。朋友若有所思。
  说教让孩子厌烦和抵触,打骂则是“以暴制暴”,让孩子学会以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两种方式都是无效的教育方式。大多数家长的方式是先说教,说教不成再打骂。长期这样对待孩子,孩子要么变得很“皮”,刀枪不入,任你怎么说教和打骂,依然故我;要么孩子变得逆反,虽然家长讲得对,但是就是要和家长对着干;要么变得畏缩,孩子畏惧于家长的打骂,表面服从,内心抗拒,但是又不敢反抗,胆子越来越小,慢慢失去个性。

  在处理孩子的无理取闹当中,家长最喜欢用“语言”来说服孩子,讲好多好多看似正确的道理,而忽略了用“行动”告诉孩子应该严格遵守规则。很多家长对于规则的建立和强调是模糊不清的,比如上面这个例子就是这样,道理很多,把孩子的心都搞乱了,孩子不知道那个才是规则。对孩子阐述规则,我们必须言简意赅,比如吃饭的规则是“自己坐在桌子旁专心吃饭”,这个规则就包含了三个意思:1、必须自己吃;2、吃饭必须坐在桌子旁边,不能到处走动;3、吃饭必须专心,不能边吃边玩。和孩子讲明规则后,要停止一切多余的说教,用行动来告诉孩子规则是必须严格遵守的。

  (未完待续)

日期:2010-3-5 13:51:00

  看园记
  2月26日 看园记
  春节后,我忙着给周周找幼儿园,我理想中的幼儿园是一所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注重孩子个性发展的幼儿园。我希望周周上幼儿园之后,幼儿园老师能延续家里的这种教育方式:自由、平等、尊重。让孩子的个性能自由发展,而不是诸多限制、压抑个性;让孩子事事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盲从;让孩子有独立的意志,而不必听命于他人;保护孩子的创造力,而不是学习过多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之前已经看过不少幼儿园,这一次我直奔开辟了蒙氏班或者号称引进了蒙氏理念的幼儿园。这些幼儿园都是民办幼儿园,收费在1500元至3000元每月,属于长沙的高收费幼儿园了。一番寻找下来,我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我的最大感受是“高收费不代表高品质”。

  正月初七,我们开始了看园的第一站,去了离家最近的一所幼儿园,这家幼儿园有三所分园,宣称的教育理念和我的想法一致,收费不菲。进园后,副园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带领我们参观了每一个教室。幼儿园刚上班,只有老师们在布置教室、打扫卫生,还没有小朋友,我们无法看到小朋友的活动,也无法得知老师和小朋友相处的情形。园长助理和周周亲切地打招呼,带着周周到游乐玩具区玩,她的嘴巴说个不停,很少静下来听周周的话,也不能静下来观察周周需要什么,周周几次欲开口说话都被她打断了。这是典型的传统老师,不懂得倾听和观察,以老师为中心,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要。我想副园长都如此,班上的老师大抵也差不了很多吧。

  正月十三,我们去了一家号称“引进台湾先进教育理念,教育和国际同步”的幼儿园。副园长D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带着我们参观周周适龄的两个班。第一个班是三岁半到四岁的孩子,当时正是起床的时间,没有一个孩子是自己穿衣服的,孩子们一个个缩在被窝里等待老师穿衣服,被老师穿好衣服的孩子则双腿并拢坐在自己的床头。我很奇怪,问D老师:“他们自己不会穿衣服吗?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穿衣服?”D老师解释说:“因为今天比较冷,怕孩子们冻着,所以没让他们自己穿,要是天气暖和的话还是小朋友自己穿的。”其实室内并不是太冷,当时周周每天都是自己穿衣服的。孩子适当接受寒冷刺激可以提高抗寒能力。幼儿园这么做和很多传统家长的做法没有差别,对孩子保护过度了。

  进到另外一个班,老师正在弹钢琴,小朋友唱歌。我们站在门口,尽量不打扰到小朋友。一曲弹完,老师起身和我们打招呼,然后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说阿姨好!”二十多个孩子齐声喊:“阿姨好!”我笑着和孩子们打招呼,心里却泛起一些失望,为什么好端端地活动要因为我们的到来而中断,要刻意督促小朋友和我问好呢?这岂不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么?孩子有不被打扰的权利,也不应该被要求山呼“阿姨好”。老师也许是觉得这是基本的礼貌,但是这种礼貌不应该是这样“教导”出来的,而是成人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熏陶出来的。我看到二十几个孩子站起来山呼“阿姨好”,心里升起一种面前站的只不过二十几个傀儡的感觉。

  接着,老师把所有的水杯倒上水,放在一张桌子上。老师说:“我们要喝水了,老师点到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就上来拿自己的杯子喝水。”点一个名字,小朋友说“到”,再从老师手里接过自己的水杯。没点到名字的小朋友只能无聊地呆坐在凳子上,二十多个孩子坐在凳子上,情绪浮躁而无所事事。洗脸也是如此,一个个点名拿毛巾。别看喝水洗脸这样的小事,其实透露的是老师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点名喝水是典型地控制孩子:在统一的时间喝水,不喝也得喝;必须点到名才能拿到自己的水杯,没点到名字就不能拿,这是在意志上控制孩子。喝水是人的生理需要,是孩子的基本权利,孩子有随时喝水或不喝水的自由,为何一定得等老师点到名字才能喝?为何点到名就必须喝?看到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等待老师点名,拿到杯子后乖乖地喝水,我非常心酸,我仿佛看见这些孩子的个性一点点被吞噬,他们的意志、思想、精神被禁锢......

  接下来,我们看了离家稍远的一所幼儿园,这所幼儿园是长沙最早开展蒙氏教育的幼儿园之一,他们的宣传单称:专业的个性化教育,其孩子与众不同;一流的师资团队,硕士生带班;主张关键期的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孩子制定早期教育指导方案。当然收费也是“一流”的,每月学费接近3000元 ,很多长沙人一个月工资都没这么多。
  进园后,前台有好几位老师负责接待,她们身着制服、热情大方。一位年轻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我们首先来到小班,这个班的孩子年龄段在三岁左右。小朋友刚起床,围坐在桌子边准备吃午点。生活老师端上一盘梨子,几位小朋友伸手欲拿,一位身着白色衣服的老师严肃地呵斥:“老师请你们吃了没有?”小朋友们见状,伸到半空的手赶紧缩了回来,老老实实坐在桌子边等候。过了一会,这位老师可能觉得“时机”成熟了,下了指令:“小朋友请吃!”待老师下令,小朋友方才伸手拿起梨子吃了起来。看到这一幕,我简直是如鲠在喉,难受得不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09:13:06 | 只看该作者
《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第52节
作者: zhoulinyuluo

  这一幕太熟悉了,曾经无数次发生在传统幼儿园,在那里,小朋友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老师的允许,否则就会被制止和呵斥!在这样一个宣称有着“一流师资”,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教育”的天价幼儿园,老师的素质和传统幼儿园的老师相差无几,这实在是名不副实呀!我退出了这个班,对接待老师悄悄地说了我的感受,接待老师很尴尬,显然她很少碰到我这样的家长,对于我提出的诸如“你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等问题无从答起,只是坦诚地告诉我她是新来的。我直言不讳地问:“你好像不太懂教育,是不是没有一线教育的实践经验?”她很坦诚地说“是的”。我觉得她很真诚,我继续说:“你作为接待老师,不懂教育关系不大,但是如果班上的老师不懂教育就不行了。这样吧,你能不能推荐你们园里最好的蒙氏老师和我沟通?”她说当然可以。

  我们来到另一个班,这个班正在组织教学活动,主教的是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据介绍这位老师获得了他们集团的教学能手奖,集团有十个幼儿园,共有五名老师获此奖项,可见这位老师应该是他们园里最优秀的老师了。主题是元宵节自制灯笼。小朋友坐成一排,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做好的灯笼(据配教老师介绍,这些灯笼是上次活动小朋友自制的)。老师点到哪位小朋友,那位小朋友就上前把灯笼交给老师,由老师用一根带子把灯笼系在彩带上。看到这种教学方式,我有点失望了,很多传统幼儿园就是用的这种方式,集体形式组织教学,挨个点名,挨个上来,小朋友参与的机会很少,等待的时间却很漫长。小朋友非常被动,并不是主动、自愿地来选择自己的活动。

  周周对那些小灯笼发生了兴趣,找了一把小凳子和小朋友坐在一起,配教老师也给了她一个小灯笼。 接待老师找了他们园的蒙氏组长来了。这位蒙氏老师热情地自我介绍,说她有8年的工作经验,3年的蒙氏教育经验,自己的孩子一岁了。我们大致地聊了一些关于课程的话题,我特地压低声音,并且退到卧室,以免打扰到小朋友。蒙氏老师的声音很大,她仿佛一点都不担心会打扰到小朋友。这时一个小男孩走到周周跟前,可能是对周周的裙子发生了兴趣,过来摸周周的裙子。周周对小男孩此举并不意外,没有抗拒。与此同时,班上的几位老师(包括正和我说话的蒙氏老师)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叫小男孩的名字,阻止小男孩的行为。在老师的阻止下,小男孩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两个小朋友之间正常、友好的交往就这样被打断了。小男孩只不


日期:2010-3-13 9:18:00

  点滴进步
  孩子在成长路上不断地进步,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需要父母的“慧眼”去发现。发现并肯定,孩子“好”的一面会越来越大,渐渐盖掉其“不好”的一面。
  玩具被抢之后
  前天,周周在户外荡秋千,在荡秋千之前,她托我看好她的滑板车,我欣然应允。“自己的物品自己支配”这一规则在周周心里已经生根,而每次带滑板车和单车出去,几乎都有陌生小孩不经她允许就拿她车玩,所以周周对自己的车看得很紧,我完全理解她的心情。
  一会,一位奶奶带着一个小男孩过来了,小男孩站到了滑板车上,跃跃欲试。周周发现了,对我说,妈妈,有人玩我的滑板车,你去说。”我说:“你可以自己去说。”周周犹豫了一下:“那你帮我守着秋千。”我说“好”。周周说罢从秋千上跳下来,跑到男孩身边说:“这是我的滑板车,请还给我。”男孩不肯下来,周周拿着滑板车的扶手往后拽。奶奶见状,把小男孩抱开了。

  以往周周碰到这样的情形,第一反应就是哭,然后是边哭边把自己的东西夺回来,不懂得用语言去沟通。这一次真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她没有哭,而是冷静地先和男孩沟通,请男孩还给她,然后再试图拿回自己的东西。这意味着:1、周周的沟通协调能力有了一个巨大的进步;2、心理品质方面,她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处理“玩具被抢”的问题了。

  事后,我对周周刚才的表现狠狠地肯定了一番,回来还有意无意地在爸爸面前讲述了一遍,周周很自豪的样子,看样子她也体会到了自己的进步。
  第一次买东西
  路过社区超市,周周说想吃玉米热狗。我说:“好,你自己去买吧。”我拿了一块钱给她,让周周自己到超市去买。以前周周多次在我的陪伴下到超市买过东西,但没有完全独立地买过。对于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来说,面对那高高的收银台,到一个陌生人手里买到自己中意的东西是需要一些勇气和一定的沟通能力的。
  周周拿着钱直奔超市,我在离超市50米的地方等她。在超市门口,周周停留了几秒钟,我只看到她的背影,看不到脸上的表情,我猜测她可能是在给自己打气吧。几秒钟后,周周进了超市,我看不见她了。一分钟后,周周举着玉米热狗兴高采烈地跑出来了,大喊:“我买到玉米热狗了!”
  当然,我免不了一番大大的肯定,外加一个大大的拥抱!

  注:由于时间有限,今后我将不再在这个帖子里发新文章了,所有新文章都会发在博客。
  博客网址:周令瑜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oulingyuluo
  我仍然会来这里回复大家的问题,大家有任何疑问仍然可以在此留言,我每天都会来看的,只是回复的话要耐心等等哦。希望有经验地家长不要吝惜自己的经验,知道答案的替我回复一下。提问的家长也不要担心,如果我有不同观点一定会指出来,如果没有指出,就是赞同了。

日期:2010-3-25 8:38:00

  感冒恢复全过程(没有就医)
  第一天:流清鼻涕、鼻塞、打喷嚏、轻微咳嗽
  由于最近几天天气变化大,闷热无比,仿佛进入夏天,周周晚上蹬被子着凉了,早晨起来便开始有这些感冒症状。清鼻涕是取之不尽,刚擦了马上又有。白天晚上都咳嗽,次数不多。
  处理:
  1、服三根汤(芦根30克、茅根30克、葛根15克,大便干的话加蜂蜜,不干加冰糖。每天一剂,煎两次代茶喝)
  2、注意饮食清淡,不吃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停掉水果,防寒保暖。

  第二天:由于晚上又蹬掉了被子,咳嗽加重了,晚上咳嗽无数遍,好几次咳醒来哭泣。白天咳嗽频率也增加了。流清鼻涕的次数减少。
  处理:
  1、继续服三根汤
  2、睡前热水泡脚驱寒,继续注意饮食及防寒保暖。
  第三天:咳嗽明显缓解,晚上只咳了一次,白天咳嗽的频率减少。鼻塞、喷嚏缓解,清鼻涕变成脓鼻涕(由于周周患鼻炎一直未愈,脓鼻涕是鼻炎症状)

  处理:
  继续喝三根汤
  第四天:晚上没有咳嗽了,其他感冒症状消失
  总结:全过程没有服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仅用了三根汤。所谓三份治、七分养,防寒保暖、不再继续受凉很重要,若继续受凉会加重病情。饮食一定要清淡,感冒期间不要吃水果,因为水果大多是生冷的东西。倘若不注意饮食,孩子也是难以恢复的。

日期:2010-3-25 14:29:00

  上周带周周看了一个中医的知名专家,服了一个星期的中药。由于期间感冒了,鼻窦炎加重,脓鼻涕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今天带周周去复诊鼻窦炎,专家说鼻窦炎很难治愈,周周的这种是化脓性鼻窦炎,开了中药和西药,还有喷鼻子的滴剂。不知何时才能治愈...
  周周服西药是不须多费口舌的,有时自己主动要喝,这个中药味道苦,还有点刺激舌头的怪味(我尝了一点),服了6天之后,她心里已经有了一点对中药的畏惧,每次吃药会找各种借口拖延,有两次喂完药竟然花了一个小时。
  爸爸和外婆的耐心被耗尽,主张灌了算了,甚至有一次还真的灌了一勺!看着小小的人儿被两个大人按着,强行灌药,那种痛苦的、无力挣扎的模样像极了待宰的羊羔!我赶紧制止了灌药这一“野蛮”的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09:13:32 | 只看该作者
《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第53节
作者: zhoulinyuluo

  我想,周周其实知道最终是要吃药的,各种道理我已经和她说过。只不过对于中药的味道有些畏惧,需要鼓起勇气,这需要时间,需要我们接纳她的畏惧。如果采取“灌”的方式,确实比较省事,节约时间,但是,对孩子造成的心灵伤害是久远的。

日期:2010-4-2 15:53:00

  今天带周周去湘雅三医院看了,挂的是院长孙虹的号,耳鼻喉科专家,曾获得09年的中国医师奖(医学界的最高奖项,湖南仅三位)。他很和蔼、很耐心,和周周聊了一些关于“几岁、有没有上幼儿园”之类的话题,周周很好的配合医生爷爷的检查,获得了医生爷爷的表扬,呵呵。
  孙医生算是我见过的最耐心、最热情的医生了,对我的疑问有问必答,脸上总是保持着微笑,对周周也显得很有爱心,看到周周流鼻涕了,他连忙递给我一块消毒纱布。这个细节让我很感动,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我接触过太多冷漠而自视甚高的医生,孙医生作为湘雅医院的院长,想必时间也是非常宝贵的,却不急不慢地回答我所有的问题,一点都没有其他医生的急不可耐。

  听过孙医生的解释,我打消了之前的顾虑。他说,周周目前是慢性鼻窦炎,是急性还是慢性不仅要看发病时间,而且要看症状,周周目前的症状(仅是鼻塞和流脓鼻涕)就是慢性鼻窦炎的症状。孩子的慢性鼻窦炎很常见,很多成年人小时候都曾经挂着两条脓鼻涕的,长到十多岁就会好。慢性鼻窦炎无法根治,但是还是要治疗,只要症状缓解,保持鼻子通畅,就不会引起并发症,也不会影响智力和发育。

  他给开了两种喷鼻子的药,一种是之前的雷诺考特,一种是达芬霖。他说这两种药配合使用效果会比较好,但是不可长期使用,鼻子通了就要停用。

日期:2010-4-7 9:27:00

  最近几个月来,周周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大家分享一下。
  具体“事迹”:
  1、雕像迷
  出门只要看见雕像,不管在那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都能被她敏锐地发现,并缠着我问:那是什么。有一次,我们坐在车上,临街一个中西餐厅陈列了很多如大卫、维纳斯的塑像,周周兴奋不已,大叫“妈妈,那儿有雕像!”我问她:“看到这些雕像,你是什么感觉?”她居然说:“觉得很美。”在剧院大厅,陈列了一些喜剧人物的塑像,比如《刘海砍樵》中的刘海之类,她饶有兴趣地一个个看过去,让我念每个人物下面的文字说明。这些文字说明很多是文言文,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她却听得非常入神。”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总而言之,只要在她实现能及的地方,雕像是逃不出她的法眼的,一定要上前欣赏一番。

  除了雕像,壁画也让周周很感兴趣。有一次在公园门口,她看见了公园围墙上的壁画,画面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比如娥皇女英、蔡伦造纸、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她看得津津有味,并要我给她讲故事。还有一次,在图书馆,一进门,周周就发现了墙上的壁画,琢磨了老半天。街边的壁画周周也不会放过,每次都要细细品味。
  2、画画迷
  这个兴趣是自小就有,一直保持至今。她画画都是自发的,画的内容就是她对生活的观察,比如《我和妈妈去买菜》、《爸爸妈妈相亲相爱》、《到公园玩》,她表达的都是她亲身经历、亲眼看到的东西。往往一画就是一个小时以上,目前画过的“作品”估计有上万张吧。
  3、音乐迷
  周周对音乐的的感受力极强,我时常播放一些不同乐器如钢琴、笛子、琵琶、巴乌演奏的乐曲,周周根据乐曲的高低起伏、节奏翩翩起舞,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她最音乐的理解。让我兴奋的是,她能准确地感受到音乐的情绪比如平静、悠扬、欢快、激昂,她用不同的动作表达不同的情绪,舒缓的用缓缓地走、柔软舒展手臂来表达;激昂的用奔跑、快速转圈来表达;欢快的用扭屁股和蹦跳来表达......虽然周周不会说出心中对音乐的感受,但是我看得出来,她是在用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我知道她听懂了!

  我家的麦克风坏了,不能发声。前几日,周周和外婆一起到亲戚家喝喜酒,当着众人第一次拿话筒唱了卡拉ok,据外婆说,别看她不识字,但是节奏跟得非常好,音准也很好,博得了满堂彩。
  她还经常把电视柜放dvd的柜板拉出来,搬条小凳子像模像样地在柜板上弹着,还边弹边唱,那姿势好像她会弹钢琴一样。弹完钢琴,有时还模仿弹古筝,拿根管子模仿吹笛子。
  4、戏剧迷
  看电视的时候,每次只要调到央视戏剧频道,周周就会大喊“看这个”,不管是什么戏: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她都喜欢看,一看就要把整个剧看完。有一次,我们带她到湘江风光带玩,那里有两个戏班在演出,周周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经常把自己打扮成戏里的样子:穿着长裙,带着头冠,还要扎上簪子哦。
  既然对艺术有如此强烈的兴趣,我当然要好好引导一番:创造一切机会让周周接触经典的美术作品,包括雕像、名画、手工艺品、文物(如青铜器、陶瓷、木雕等等)。创造一切机会让周周听经典的音乐,包括国外大师级的作品和国内的经典民族音乐,由于听得较多,某些经典曲目如《蓝色的多瑙河》、《土耳其进曲》她可以哼出来部分了。而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是周周的保留曲目,经常要和我对唱一番的,每次她都扮演胡大姐—她就喜欢美丽的女性形象,可惜她爸爸五音不全,没有哪一首歌不是跑调跑到国外的(他当着周周吼过两嗓子《亚洲雄风》,受他影响,周周至今只会唱跑调版的《亚洲雄风》),刘海哥便只能由我反串啦。

  有朋友看到周周的艺术天赋,建议我把周周送往艺术班专业学习一下,我谢绝了。因为在6岁以前尤其是5岁前的阶段,孩子对艺术的感受力、创造力、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她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感受和创造,这就足够了。至于艺术的专业技能,5岁以后学习会轻而易举的。

日期:2010-4-28 8:03:00

  断奶和上幼儿园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可能会感到奇怪,断奶和上幼儿园是两码事,两者之间有联系吗?
  断奶、入园是孩子不同年龄段必须经历的事,看似不相关,如何处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俗点说吧,能处理好孩子断奶的妈妈,就能处理好孩子入园。很多人认为,孩子断奶没有不哭闹的,必须强行加隔离。入园也是,刚入园的孩子总得哭闹几天,过几天不哭了就适应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实上,断奶和入园对于孩子的意义简直太大了,这两件事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这种伤害是永久的。

  循序渐进地断奶
  先说说断奶,大家都知道,母乳对孩子的意义不仅仅是填饱肚子,婴儿紧贴母亲乳房喝奶,心理上能获得安全感。母乳是最好的镇定剂、止痛剂,妈妈们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婴儿烦躁、害怕、痛苦的时候,只要含住奶头就会安静下来。
  断奶是宝宝生活中的一大转折,不仅仅关系到食物品种、喂养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断奶对宝宝的心理发育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断奶,老一辈的做法是把宝宝和妈妈隔离,宝宝看不见妈妈,就没办法吃奶,强行被断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09:13:58 | 只看该作者
《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第54节
作者: zhoulinyuluo

  我妈说,我小时候断奶是强行“打”断的。由于没有外婆,而我奶奶也不答应晚上带我睡,我妈只好带着强行断。她说,只要我爬过去找奶,她就把我推开,爬过去再推开。我哭了三天三夜。
  对于断奶,我没有记忆,但是断奶留下的后遗症一直留到今天---那就是我轻度缺乏安全感,总是害怕失去我最亲的人。譬如小时候,只要我妈睡着,我就非常恐惧,担心她就这样再也不会睁开眼睛。而现在,我则担心周周和她爸爸的安危,唯恐他们有什么闪失。
  我的小侄女晓晓也是这样断奶的,哭了好几天,尤其是在夜里,烦躁不安,嘴巴到处拱,找奶,找妈妈。隔离了一个星期,被强行断掉。晓晓今年5岁,也缺乏安全感,她经常担心妈妈是不是会扔下她。一次从外婆家回来,先天晚上,晓晓一遍遍地问妈妈:妈妈,你明天会带我一起走吧?妈妈,你不会把我留在这里吧?妈妈,你一定要带我一起上车......

  我听到这些事忍不住要掉眼泪。可以想象,一个弱小的婴儿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奶,又失去了妈,她不知道她的妈妈去了哪里,她不知妈妈为何要如此对她,她感到痛苦、恐惧和不安,她多么想回到妈妈温暖的怀抱,但是不管她怎么哭、怎么闹、怎么伤心、怎么痛苦,她也拗不过大人,这对小小的婴儿来说,是多么大的心灵伤害啊!
  在周周面临断奶的时候,我妈也要我这样强行断奶。她答应把周周带回老家一个星期,她说只要周周看不见我,没法吃母乳,自然就断掉了。她还说她做好了心理准备,让周周吵几个晚上。我不同意,我妈训斥我说,祖祖辈辈都是这么断奶的,只有你,这么舍不得!我并不是舍不得,而是不希望残酷的历史在我的孩子身上重演!我希望在我的耐心准备之下,周周能够无痛苦断奶。

  生周周的时候,我的身体非常糟糕,严重失眠,经常连续好几个晚上没合眼,还有些抑郁。由于身体状况糟糕,奶水一直不那么充足,到周周七个月的时候,基本上每次只能供应她吃几口的量了。原本想喂母乳到一岁以后的,由于母乳严重不足,在周周七个多月的时候,我便开始实施我的断奶计划。
  第一步,先让周周接受奶粉。吃母乳的孩子几乎都排斥奶粉,周周也是这样,只要嘴巴沾到牛奶,她就把头别开,更不用说用奶瓶给她吃了。周周喜欢吃蛋黄,我就把一勺奶粉冲兑上适合比例的水,再和蛋黄搅拌在一起,调成“蛋黄奶”,用小勺喂。花了三个月时间,周周适应了奶粉,可以不加蛋黄喝牛奶了。
  第二步,用逐步递减的方法,减少哺乳次数。周周七个月的时候,每天要哺乳4次,夜里不需要吃。由于奶水少,周周又能吃辅食,我特意把吃辅食放在哺乳之前,她吃过辅食再来吃母乳,砸吧几口就饱了。我先减掉中午那一餐,慢慢的,中午她不需要吃母乳了,然后再减早晨那一餐,然后再减下午那一餐。到了九个多月的时候,周周只要吃睡前那一餐了,白天不要吃母乳了。那时,她已经不靠母乳填肚子了,每次都是叼着奶头吸一吸,象征性地吃两口,母乳对她来说,仅仅是心理上的依恋。

  第三步,给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和心理上的抚慰。说实话,当时能不能无痛苦断掉奶,我自己也没什么把握。我想,对于孩子来说,生理上的需求容易满足,不吃母乳,有其他的东西代替。而心理上的需求是需要妈妈细心观察才能做到的,任何一丝简单粗暴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所以,我关注周周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去了解这些动作背后的内心需要,并且及时的满足她。我和她寸步不离开,让她和我建立稳固的依恋。

  第四步,无痛苦断奶成功。2007年五一节的时候,我妈回了老家,原本她计划五一节带周周回老家断奶,在我的坚持下,她没有带周周走,她也乐得轻松。断奶的“艰巨任务”就留给了我和老公。经过前期的大量准备,断奶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2007年5月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晚上,每次都要叼着奶头睡觉的周周居然在爸爸的怀抱里睡着了。我们顺势而为,当晚便由老公带周周睡。那天晚上,我睡得不踏实,担心周周可能会哭闹,随时准备起来去安抚周周。没想到一整个晚上周周都没有哭闹,安然睡到天亮。第二天早晨,周周睁开眼睛便看到了我,她高兴极了。我抱着她又亲又啃的,心想三个月的功夫没有白费啊。接下来的两天延续了之前的方式:白天我带周周,晚上继续由老公带着睡。周周睡得很好,没有任何痛苦和不安,白天也玩得很开心。就这样,我成功地给周周断了奶,整个断奶过程她没有一点痛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妈妈有心,做好前期的准备,孩子断奶不必强行,也不是难事。无痛苦断奶对孩子的安全感和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