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1°
    温度感觉: 21°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1°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1°
    温度感觉: 20°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1°
    温度感觉: 21°
楼主: 弄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帖]是朋友就来给哥捧个场

 
16#
发表于 2013-10-12 16:46:47 | 只看该作者
搞经济学的,能不能分析一下为什么共党愿意买大量的美国国债,而不愿意将这些钱投入到国内的教育,科技和国民医疗保险领域(千万别投进房地产,工程领域,投入的钱已经够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10-12 19:01:09 | 只看该作者
就当是给舟兄的presentation做rehersal, 小弟弟外行地问一嘴,刺激经济靠增税的说法似乎说不太通啊。一般来说减税才能给企业增加现金储备,减少成本,工作者也增加现金收入,提高购买力,促进消费。增税一般是大政府喜欢的policy,比方说安省的自由党和米国的民主党。请舟兄指教。
10 past 6 发表于 2013-10-12 17:22
宏观政策不可一概而论,我回忆一个框架出来供参考:
1. 宏观政策一般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想楼主想说的是财政政策。
2. 财政政策是指变动税收(减税或调整税收结构)和支出而影响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楼主想说的可能是政府支出。
3.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如福利补贴等),同样老汉认为楼主想说的只是政府购买这一项。
参见第2条可能能解你和楼主之间的疑惑,但楼主本身的疑惑解没解老汉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10-12 19:39:2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老朋友,额倒是更希望看到你出现在哪个讲坛上。整天在这说的都是抗痘,耗死,把专业都荒废了。。。
费老 发表于 2013-10-12 13:09
费老会唱歌,关键时刻学以致用拿得出手,就够了。
需要给人解释你唱的这首歌有厚度有音域有K准有转音破音真假音转换技巧吗?不需要:smok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10-12 19:45:28 | 只看该作者
(c)(d) 有免费吃喝招待的话, 俺愿意去捧场. 闲着也是闲着 (d)(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10-12 20:03:39 | 只看该作者
宏观政策不可一概而论,我回忆一个框架出来供参考:
1. 宏观政策一般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想楼主想说的是财政政策。
2. 财政政策是指变动税收(减税或调整税收结构)和支出而影响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楼主想说的可能是政府支出。
3.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如福利补贴等),同样老汉认为楼主想说的只是政府购买这一项。
参见第2条可能能解你和楼主之间的疑惑,但楼主本身的疑惑解没解老汉不知道。
无忧了 发表于 2013-10-12 19:01


如果需要政府干涉经济了,比如说08年JB的四万亿,又比如说同年6000亿美元救华尔街的时候,整体经济面肯定好不到哪儿去,甚至坏得很。在这种时候我想政府一般不太敢靠增税来扩大政府财源。印钱,或者增发国债募集资金是最可能的两条路。不过小弟弟研究经济也是纯野路子,信息基本来源于bloomberg和investing.com, 对经典经济学完全是门外汉,不敢在行家面前班门弄斧。家里倒是有一本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不过那是某年在米国某机场淘的打折货,1200多页我最多看了20页,当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3-10-12 20:45:12 | 只看该作者
这才是正事。如果那天能到多伦多,一定参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10-12 20:46:5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需要政府干涉经济了,比如说08年JB的四万亿,又比如说同年6000亿美元救华尔街的时候,整体经济面肯定好不到哪儿去,甚至坏得很。在这种时候我想政府一般不太敢靠增税来扩大政府财源。印钱,或者增发国债募集资金是最可能的两条路。不过小弟弟研究经济也是纯野路子,信息基本来源于bloomberg和investing.com, 对经典经济学完全是门外汉,不敢在行家面前班门弄斧。家里倒是有一本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不过那是某年在米国某机场淘的打折货,1200多页我最多看了20页,当收藏了。
10 past 6 发表于 2013-10-12 21:03
楼主真正想说的可能是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所产生的挤出效应。
1. 你说的印钞属货币政策范围,不多说。
2. 你说的增发国债的确会产生挤出效应,货币供应量不变时,增发国债会回收流通中的资金,导致利率上涨,减少私人投资。但这还取决于利率弹性,弹性大才会导致挤出效应大。
3. 楼主提到了税收,他可能想说税收增加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即增税减少私人收入,从而使私人消费和投资减少。但这还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也不可一概而论。
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楼主究竟想说什么。他的立论在宏观财政政策,而论据却在微观的个体成本论中,我们都知道宏观政策是控制总量指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10-12 21:00:5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真正想说的可能是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所产生的挤出效应。
1. 你说的印钞属货币政策范围,不多说。
2. 你说的增发国债的确会产生挤出效应,货币供应量不变时,增发国债会回收流通中的资金,导致利率上涨,减少私人投资。但这还取决于利率弹性,弹性大才会导致挤出效应大。
3. 楼主提到了税收,他可能想说税收增加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即增税减少私人收入,从而使私人消费和投资减少。但这还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也不可一概而论。
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楼主究竟想说什么。他的立论在宏观财政政策,而论据却在微观的个体成本论中,我们都知道宏观政策是控制总量指标的。
无忧了 发表于 2013-10-12 20:46


我也是这个感觉。而且我们理工男,最喜欢数据说话。舟兄的大作,如果有第一手的大企业十年以上的财务数据支持,参考同时期政府的财政政策的变化,或许更有说服力。

十一月二号小弟弟倒是有空,不过小弟弟从来都是约女网友,约男网友还没有过先例,现在正在纠结要不要去捧舟兄的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10-12 21:04:14 | 只看该作者
另外,楼主所说的奥地利学派也很有意思,这个学派大概出现在19世纪中期,同期的有英国学派,洛桑学派等,都是很古老的传说了,现在一般只提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10-12 21:20: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湖 于 2013-10-12 22:23 编辑

很想来学习学习,也想见一见弄舟兄,只是十一月二号是星期六,上午有事来不了,很遗憾,希望后会有期,下次再讨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11:49:11 | 只看该作者
老酒乐于捧场,只使这样专业性极强的经济学学术报告,听不懂像傻子一样,提个问题让听众笑掉大牙,咋整?
酒中仙 发表于 2013-10-12 11:43


放心,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TUPID QUESTION。你以为那是时事版啊?:laugh:

下周我会找时间作点解释。相信那时你会看到不是那么深奥难懂的。

无论如何,我是很希望能够跟你见一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11:50:42 | 只看该作者
費老表态支持, 我費事傾不敢费事傾了, 大力支持!
费事傾 发表于 2013-10-12 12:56


哈,费事倾原来和费老不是一码事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12:08: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弄舟 于 2013-10-13 14:01 编辑
I register to attend your event on Nov 2, 2013 Saturday at UT.

By the way, your theory presented here only applies to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not to monopoly environment. In Canada even US, some big companies have monopoly power, not to say Crown companies.

Hope see you there.
Masonscarbo 发表于 2013-10-12 13:26


Hey, as my friend, you don't have to register. Did you pay? If you had, cancel your registration to get your money back.

My model actually does apply to "natural" monopoly. That is, the monopoly is attained through creating unmatched products with unmatched technology in a sizable  market.  You are absolutely right, through, it does not apply to unnatural monopoly which is resulted from some privileges that grant some firms a closed market. It is scientific, however, to divide dividable variables and analyze them separately first, then integrate the results together. Thus, economic study always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behaviours of individuals and firms without the state intervention firs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3-10-13 12:54:53 | 只看该作者
I did not pay. See you at this seminar.
Please give us your speech's title, so I can say I am a friend of this speak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12:59: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弄舟 于 2013-10-13 14:52 编辑
就当是给舟兄的presentation做rehersal, 小弟弟外行地问一嘴,刺激经济靠增税的说法似乎说不太通啊。一般来说减税才能给企业增加现金储备,减少成本,工作者也增加现金收入,提高购买力,促进消费。增税一般是大政府喜欢的policy,比方说安省的自由党和米国的民主党。请舟兄指教。
10 past 6 发表于 2013-10-12 17:22


5弟,你说的没错。在市场经济理论家看来,减税才是刺激生产和消费的正途。但这跟凯恩斯主义截然相反。后者主张以扩张政府的财政开支来刺激经济。因为后者的主张意味着外力作用,所以在经济学讨论中一般把刺激(stimulus)一词留给后者。还有货币政策和反垄断法,我也会加以讨论。只是在这里无法尽述,就先略去了。

我说的这些关于成本方面的知识,在我的博客里已有网友指出,属于基本常识。我也已答复,确实如此。可是这个在企业管理上属于常识的东西,却没有一个经济学家懂得,更不用说那些掌管宏观经济政策的政府官员了。不懂微观经济活动规律的宏观经济学家是白痴,不懂微观经济活动规律的经济政策官员是杀人的庸医。不幸的是,现在的西方社会充斥着这些白痴和庸医。奥地利和芝加哥学派对这些白痴和庸医做着顽强抗争,我要助他们一臂之力。我也觉得有必要让不那么懂经济学原理的人搞清楚这些道理,所以还会抽时间把我的论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

给你一个例子,说明有些掌握经济大权的人不但不学无术,连逻辑思维能力都极低。最近奥巴马提名的美国央行主席是耶伦。她给政府干预找的依据是,企业和个人行为缺乏理性,所以要由政府来纠正。这是狗屁不通的逻辑。假设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正确的,即企业和个人的行为缺乏理性。由此可以推出的唯一结论,是放任这样的行为会造成不良后果。再进一步推论,要防止这样的不良后果,需要或者使企业和个人理性行事,或者由有理性者加以纠正。怎么都推不出要由政府来加以纠正的结论。要得出这个结论,必须先证明政府是有理性的。但这是做不到的。政府也是由个人组成的。有什么理由相信,他们就更具理性呢?耶伦本人就是一个政府根本就是白痴的一个明证。

想起了一本书。作者是个加拿大华裔。她年轻时非常左倾,相信美国是恶棍,加拿大是美国的走狗。因为中国跟美国斗争,所以中国一定是正义的,美好的。于是她不顾一切去了中国。去了以后发现,中国才是真正的地狱。这个经历使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反对坏人的不一定是好人,甚至可能更坏。同时她也明白了,过度的理想主义虽然看起来很高尚,却只会把这个世界搞得更糟。

很可惜,这样的道理,虽然已经通过历史不断地显现,人们却一再忘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