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1°
    温度感觉: 20°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8°
    温度感觉: 18°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8°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3°
    温度感觉: 22°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4°
    温度感觉: 14°
楼主: MIKETW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喜欢文革,但喜欢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46#
发表于 2016-4-24 09:03: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飞鱼IT 于 2016-4-24 09:12 编辑
你猜吧 发表于 2016-4-22 08:33
《论持久战》抄袭谁的思想?

1938年5月,毛泽东写了一部《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 ...

再转一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064488


作者:卓如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064488/answer/3518711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几年,黑毛泽东主席的多了去了。说他的诗词是抄袭,《持久战》也是抄袭,我都见怪不怪了。无非把毛泽东发表于1938年的《论持久战》说成抄袭蒋百里发表于1937年的《国防论》。问题是,说这些话的人还真没几个认真看过《论持久战》或《国防论》的,只是为了黑而黑。类似说毛泽东抄袭《论持久战》的论调看到过不止一次,也看到过关于“朱德或陈诚最早提抗日持久战”的文章。但是应当明白一点,提出一个观点和把一个观点上升成理论和战略指针是有本质区别的。

一、蒋百里和《国防论》
蒋百里最出名的军事论著集就是《国防论》(虽然现在没几个人看过)。这个《国防论》也就是某些人称的最先论述对日寇持久战的著作,毛泽东从中抄袭了论持久战的那部书。可是翻遍《国防论》——即使懒得看,你可以找个电子版的CTRL+F搜素一下嘛,就会发现书中根本没有提到“持久战”三个字,而提到“持久”二字的共有如下两段:
“国防的部署,是自给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战的精神,却在乎速决,但是看似相反,实是相成:因为德国当年偏重于速决,而不顾及于如何持久,所以失败,若今日一味靠持久,而忘了速决,其过失正与当年相等。”
“坚固者,于各事之冲突上所生意志之抵抗之谓,忍耐者,则意志抵抗之自时间上言者,二者甚相近,而其本则相异,盖坚固仅由于情之强,而欲其持久不变,则不能不藉于智之彻,盖行为之继续愈长,则对于行为之计画亦愈密,而忍耐力则实生于智力之计画者也。”
两处段落共215字,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字,这和抗战中的《论持久战》有什么关系呢?
《国防论》是蒋百里考察欧洲各国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列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总结,吸取西方新的军事理论和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以阐明对中国国防建设的一种构想,涉及日本的仅限考察日本明治维新和日俄战争,实际上相当于军事科普论文,根本就没有多说谈中国抗日战争的问题,没有如何以持久战来抵抗日本的具体战略方针,更没有什么“对日作战的完整战略构想”。
至于某些资料上称,蒋百里在其它场合也阐发过持久战的主要论点:第一,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蒋百里并且犀利地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对工业国,占领其关键地区它就只好投降,比如纽约就是半个美国,大阪就是半个日本。但对农业国,即使占领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区也不要紧,农业国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所以,蒋百里的结论是,抗日必须以国民为本,打持久战。
可惜,以上观点只有别人的回忆,蒋百里的著作里没有记载。而这些论断公开出现时,蒋将军已过世多年,以上结论也似乎人人皆知了,那么以上论断是否后人伪造呢?不敢妄加评议。

二、毛泽东和《论持久战》
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最早见于文献的是1935年12月,毛泽东发表的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公开讲话:“中国革命战争还是持久战,帝国主义的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定了这个持久性……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不到决战的时机,没有决战的力量,不能冒冒失失地去进行决战……”文章是公开发表的,比《国防论》早了一年半,而且矛头直指日寇。从那时起,许多中国的杰出军事人才讲抗日时都开始从毛泽东的持久战立论中吸取营养了。
1938年后,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在战火中得到了检验,他挥笔写下为抗日专门著述的兵书《论持久战》。而《论持久战》开篇第一段就说“当下也有许多人在谈持久战”。毛泽东从来主就没有说过持久战的概念是自己的独家发明,伟人的高风亮节可见一斑。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升华持久战观点同时,更深入地论述着:“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
随后毛泽东就此展开了论述:怎样有效地持久战,抗战将怎样分阶段进行,怎样,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及以人民战争为基础进行持久战;怎样做到存人失地人在皆在;怎样做到既保存自己又消灭敌人;怎样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展开战斗;在何种情况下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怎样以游击战为主在运动战中打击敌人,怎样建立广泛的敌后根据地,及国际形势会因为持久战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可以说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指明了抗日的前途和方略,精确地预言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话说至此,只是因为《国防论》成书早于1938年毛泽东专门论述抗日战略的《论持久战》,遂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爆炒,牵强附会、空穴来风,无中生有的说《国防论》最早提出了对日持久战的战略。这些人为什么不去和成书早于《国防论》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比比呢?如果是因为蒋百里说过“持久”两字就可以认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抄袭,那我可以说所有人的著作都在抄袭,抄的是《康熙字典》,因为你著作里的所有文字都能在里边找到。
武汉会战结束后,在陪都重庆,周恩来第一次向白崇禧介绍了《论持久战》。其时,国民党内也一直存在着“持久战”的论调,只不过没有人对此进行过探究,更没有人系统而深入地进行阐发。据白崇禧当时的秘书程思远回忆,白崇禧听完周恩来的介绍,有着十分的兴趣,他让周恩来一定送给他一本。在得到这册《论持久战》后,白崇禧进行了认真研读。读完后,白崇禧拍案赞赏,对程思远说:“这才是克敌制胜的高韬战略!”
白崇禧在国民党上层不断宣扬、介绍“持久战”理论,很快在当时中国军事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白崇禧为毛泽东“论持久战”理论和观点所折服,甚至还将毛泽东叹为军事天才,这些都逐渐传到了蒋介石耳中,并引起他的注意。白崇禧趁此向蒋介石转述了《论持久战》的主要精神,并让程思远送了一册过去。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在取得周恩来的同意后,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论持久战》在成为国共两党领导抗战的共识之外,在国际上也引起了重大反响。当时周恩来寄了一册给香港的宋庆龄。读完文章后,宋庆龄深为认同毛泽东鞭辟入里的分析判断,她找到自己亲近的朋友爱泼斯坦等人把《论持久战》翻译成了英文,准备在海外出版。毛泽东得知后,特意为英文本写了序言:“希望此书能在英语各国间唤起若干的同情,为了中国的利益,也为了世界的利益。”

三、陈诚和《陈诚持久抗战论》
1937年11月14日,战时生活社编辑发行了《陈诚持久抗战论》。全书一共68页,前20页标注陈诚所写录自救亡日报,第21-26页文字标注郭沫若所写,第27-31文字为附录,第32-50页文字标注为解放周刊的洛甫所写,第51-56页文字为中共抗日十大纲领,第57-64页文字标注为美国民族周刊史达华所写,第65-68页文字标注为史良所写。
单就书中陈诚所论对日持久作战来看,统共只有三节:一、持久抗战应有的认识:共分四小点:“不能不可存依赖心理而限制战斗”;“精神战胜一切”;“务存必胜之决心”;“不要惜任何之牺牲”。二、持久抗战的几个重要点。三、持久抗战的战局谈。通读下来,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即陈诚强调消耗和持久作战,“三五年如一日”,文章在精神层面、决心层面的笔墨分配占据了绝大部分,如何进行持久抗战、抗战分为几步走、更为具体的战役、战术层面的分析基本为零。文章强调“对倭作战,必须实行消耗与持久战,换一句话说,就是只有拼命的专门牺牲,而且要长期的专门牺牲”,而在民众动员方面仅仅强调了“文化界”戮力同心、民众“慰劳捐款”方面克服“各自为政”困难,文章强调的持久抗战,根本上反映了一种依靠专门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这本书像一本宣传资料,有持久抗战与消耗战的说法,但没有起码的论述,典型的宣传鼓动文章,符合他军政部长的身份。也许就是秘书或他人代笔,自己挂名而已。

对蒋百里及其《国防论》无限拔高,其作用何在呢?无非是抵消《论持久战》的意义和作用,贬低毛泽东的功勋,进而贬低或否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功勋。总之,无论是吹捧蒋百里也好,黄万里也罢,都无非为了贬毛贬共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6-4-24 11:5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4-24 11:53 编辑
克 飞 发表于 2016-4-23 23:16
美国佬拉屎都是跟中国人学的.。。。中国人几千年前就会拉屎了, 而美国建国也才二三百年. ...

美国佬都没跟中国人学会舔腚。。。中国人几千年前就会舔腚了。
对, 美国建国才二三百年,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才只有67年,世界上所有主要国家的建国历史都都比土共长,所以,土共还处在野蛮无知的原始社会,文化很肤浅,文明很悲催。

很喜欢克飞大嘴里火车又迅猛地呼啸起来。我评论里哪里谈到美国了?你三句里不黑美国,你就难受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6-4-24 11:51: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uxi 于 2016-4-24 11:52 编辑



俺对贬低毛的言论也挺反感,别的不说,就说毛的诗词是由秘书写的,俺是不信的,其实,判断真伪很简单,就是看一下个人的写作风格,每个人写文章,遣词造句,都带有明显的自身特点的,尤其是毛的文章,别人是很难仿造,而且,以毛本身的能力写出“雪”这样的词不是啥难事,倒是其秘书要写出这样的词,应该比较困难,把两个人平时的文章,诗作拿出来比较一下,就知道“雪”出自谁手,毛还有“长征”,“雪”与“长征”是非常神似的,一看就是出于一人之手,你能说“长征”也是其秘书写的吗?
反毛也应该实事求是地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6-4-24 11:56: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4-24 12:07 编辑
xuxi 发表于 2016-4-24 11:51
俺对贬低毛的言论也挺反感,别的不说,就说毛的诗词是由秘书写的,俺是不信的,其实,判断真伪很简单, ...

你这是以主观感受做判断的依据,而非以证据来判断。
那我完全可以说圣经也是毛写的,我就是认为只有毛才能写出圣经那样的文章。

你说,谁能驳倒我的主观认定呢?并且不管你拿出多少反驳我的证据,我就坚持我的死理儿。

任何人的主观认定不等于真相,真相是需要资料和证据支撑的。

并且谁也没说毛不会写诗词,也没说所有毛诗词都是秘书代笔,而是有证据表明某些耳熟能详的毛诗词的确是秘书所写,毛加以润色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这在中共系统内早就顺理成章的。

现在各级领导干部也是如此,有哪个秘书干邑自己的名义发表作品,还不都是秘书捉刀代笔,再冠以领导的名字发表?然后,就算作两点领导的讲话和指示?从延安起,中央高级领导的讲话稿子大都是秘书所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6-4-24 12:08:42 | 只看该作者
xuxi 发表于 2016-4-24 11:51
俺对贬低毛的言论也挺反感,别的不说,就说毛的诗词是由秘书写的,俺是不信的,其实,判断真伪很简单, ...

毛泽东与田家英的诗交较深,他除了欣赏田家英的文采之外还看中他的古文诗词的扎实功底,田家英有看书过目不忘的本领,他能背诵许多像贾谊《过秦论》这样长篇的文章,对他来说,背诵古诗更是他茶余饭后的一个消遣。毛泽东有深夜工作的习惯,为此,田家英也保持着与毛泽东同步工作的习惯。

1961年11月16日清晨,忙碌一夜的田家英刚刚宽衣解带,就连续接到机要员送来的毛泽东三封内容相同的信,都是让他查找“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两句诗的出处,田家英知道毛泽东将有新作问世,凭着他对古诗词的深厚功底,没费多大功夫就找到了诗的出处,那是明代高启的《梅花》九诗之一,是婉约派的诗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6-4-24 12:11:23 | 只看该作者
xuxi 发表于 2016-4-24 11:51
俺对贬低毛的言论也挺反感,别的不说,就说毛的诗词是由秘书写的,俺是不信的,其实,判断真伪很简单, ...

比如说,田家英就主笔草拟了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的开幕词,而毛选就把这开幕词收入为毛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6-4-24 12:17:17 | 只看该作者
xuxi 发表于 2016-4-24 11:51
俺对贬低毛的言论也挺反感,别的不说,就说毛的诗词是由秘书写的,俺是不信的,其实,判断真伪很简单, ...

毛泽东的标准像被做成像貌堂堂,王者气象,但其本人则是脸色灰黯而黄,脸上有几个肉堆,牙齿全黑,背微驼,直如古庙塑造的判官,和相片上判若二人。可以肯定,照相时多方选择角度,洗晒时又做了许多加工手脚,所以看来好看,并不反映实际,这一点,摄影工作人员非常清楚,他们多能化腐朽为神奇。

  毛泽东的诗词也一如其标准相。一九四九年以前,毛诗词在社会传诵的只是《长征.七律》和《沁园春.咏雪》两三首,有些人读后好奇地赞美它新奇,有些人并不欣赏,共产党“左翼”文坛旗手鲁迅所下评语亦未推崇,说是“山大王的诗”。一九四九年以后,毛泽东以主席之尊,陆续发表诗词,于是,帮闲客交相赞誉,说是开天辟地,前无古人。其实,毛诗词正如毛相片一样,大多是后来经过他人艺术加工的假货。

  毛泽东读过六年私塾,学做古文旧诗,后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习,他的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和数学等等,次次考不及格,全吃零蛋,他的国文也不是全班最好的第一个,只能说是八九个好的中间的一个。老师除黎锦熙、杨昌济、方维夏、徐特立等外,有几个老先生很能吟诗作词,每年组织学生到岳麓山、橘子洲等名胜地方游览,都要大家吟咏一番,毛泽东算是一个活跃的。后来,毛泽东投靠苏联,带一帮二流子落草井冈山,再从江西逃窜陕北,难带诗书随行,难有闲情写诗。《长征.七律》也是到陕北以后才写出来的。抗日战争打响,毛泽东躲在延安和朱德、董必武、谢觉哉、吴玉章、林伯渠等作旧诗看京剧,如王实味指出的,“歌啭玉堂春,舞翻金莲步”。毛泽东还抛弃妻子玩戏子,选纳蓝苹。在诗词方面,毛有什么作品,都请董必武、谢觉哉参与修改,有时还请益于胡乔木、陈伯达等秘书,非常虚心,不耻下问,这种不耻当是他的作品和权力得以成就的原因。现在,毛诗词的定稿和原稿之间到底有多大出入,当然无从知道,但是,现在刊定的诗稿如《长征.七律》“金沙水拍”原作“浪拍”,《沁园春.雪》“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试”字也是最后确立的,其他“还多有讹误”。胡乔木说《沁园春.雪》为他所作,与毛泽东争着作权,到底是谁作谁改,外人无从得知,大有可能是毛先作,胡乔木后更改补充,最后毛据为己有,胡乔木亦无法相争。

  在文化大革命前后,毛泽东有些诗词谱成歌曲在全国播放﹔红卫兵组织战斗队武斗期间,各战斗队竞相用毛一些诗句做战斗队的名称,为“换新天”队、“征腐恶”队、“风景这边独好”队、“从头越”队等等。有人因为把《毛泽东诗词选集》放在睡床的席下,被红卫兵活活打死﹔有人因为折损其中的字句而被判刑。在中国大陆,至今不见文学评论界对毛诗词做过贬语,这就更迫切地要求我们对毛诗词做周详的研究,做实事求是的评判。

  中共搞黑箱作业,毛诗词也是看政治需要才抛出一些。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发表十八首,是毛诗词公开发表最多的一次,也是第一次;一九六三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一书,收诗词三十七首﹔一九七六年再版,收诗刊三十九首﹔一九八六年为纪念毛死十年,由邓小平题写书名,出版《毛泽东诗词选》,共收诗词五十首,分正、副编,都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因为这些作品写作时间前后相距近五十年,有些早期作品的写作时间,据说作者生前都已记不清楚,有些较晚作品的写作过程,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也不清楚。现在海外做毛诗词的去伪存真工作,倍感困难,最多只能根据民间传说和报刊资料详细对比考据,作出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6-4-24 12:1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4-24 12:51 编辑

如一首咏蛙诗,在韶山毛故居作为毛少年作品展出,后经人查出该诗原是清末安徽名士程正鹄的作品,由毛拈来改了两句,变成他的作品。

还有,《送纵宇一郎东行.七古》一首,说是毛一九一八年所作,却发表于一九七九年《党史研究资料》第十期,这是毛死后三年以后的事,提供这诗的是罗章龙(毛早在一九一八年前的好友,后来分手成为政敌)。当罗章龙的《回忆新民学会(由湖南到北京时)》在《党史研究资料》发表时,北京文艺界一些旧诗词爱好者,即怀疑该诗词为罗章龙所作,曾去电《党史研究资料》调查并无毛的亲笔,因而怀疑滋甚。

  《沁园春.长沙》一首,号称绝唱。毛自称“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应该是想到这首词才有这种自负。但是,北京文艺界一个旧诗词爱好者对毛的少年朋友作了多方调查发现这首词的原作和公开发表的稍为不同,兹收该词原作记录于下:

  “肃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欢歌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据说此是毛泽东一九二零年和一九二一年间和许多同学游岳麓山和橘子洲头,大家所作的联句,经几个诗词造诣深的老师修改而成。毛泽东后来和一些朋友重游湘江、岳麓山、橘子洲头时念过。三十年代,萧三在陕北获得此词,当时是毛泽东提供的。但已改“肃立”为“独立”,改“欢歌”为“偕来”。此词整套功力上和风格上和毛泽东先后所作词迥异,其著作权,为词学界所怀疑,但大陆知情人慑于毛的权势,不敢提出异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6-4-24 12:20:05 | 只看该作者
你猜吧 发表于 2016-4-24 12:08
毛泽东与田家英的诗交较深,他除了欣赏田家英的文采之外还看中他的古文诗词的扎实功底,田家英有看书过目 ...

多说没用,你就把田家英的其他诗作贴几首上来,让大家看看与“雪”有几分神似即可,俺也是经常写文章的,对写文章的道道多少知道一些,如果田家英的其他诗作与“雪”神似,俺也无话可说,但毛的能力无论如何是否定不了的,如果毛是一个草包,那蒋介石岂不是更大的草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6-4-24 12:27:39 | 只看该作者
你猜吧 发表于 2016-4-24 12:19
如一首咏蛙诗,在韶山毛故居作为毛少年作品展出,后经人查出该诗原是清末安徽名士程正鹄的作品,由毛拈来改 ...

你看看你给出的这一大篇全是据说,“据说”能当证据吗?行了,俺也不想和你们讨论这些,耽误时间,你们反毛,俺反工会,井水不犯河水,俺只是提醒你们一下,反毛也要实事求是,否则,立不住脚,让人小看你们,俺也只是善意提醒,你们继续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6-4-24 12:3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4-24 12:35 编辑
xuxi 发表于 2016-4-24 12:27
你看看你给出的这一大篇全是据说,“据说”能当证据吗?行了,俺也不想和你们讨论这些,耽误时间,你们反 ...
那就对比一下这首诗。

毛泽东: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 哪个虫儿敢作声?----------《咏蛙 》1910年.
程正鹄: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阴。明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民间歌谣:独坐池边似虎形,绿荫树下弹鸣琴。春来我不先开口,谁个虫儿敢出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6-4-24 12:36: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4-24 12:46 编辑
xuxi 发表于 2016-4-24 12:20
多说没用,你就把田家英的其他诗作贴几首上来,让大家看看与“雪”有几分神似即可,俺也是经常写文章的, ...

我没说那是《雪》是田家英的作品,我说的是田家英擅长古诗词,毛的诗词有他的支撑和创作,然后却一律冠以毛名。
其实,是胡乔木自己提出的,说《雪》是他当年替毛写的作品,要求中央为他的创作权正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6-4-24 12:50:13 | 只看该作者
xuxi 发表于 2016-4-24 12:27
你看看你给出的这一大篇全是据说,“据说”能当证据吗?行了,俺也不想和你们讨论这些,耽误时间,你们反 ...

胡乔木在《炎黄春秋》发表的“访谈录 ”中说: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是他的原创,毛泽东仅改动四个字,以毛泽东的名义发表。

《沁园春.雪》是胡乔木原创于1942年,公诸于世的时间是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在中共办的《新华日报》上发表,把时间“倒填年月”为1936年。

根据《炎黄春秋》,《百年潮》的报道,当年,刘少奇为了包装毛泽东,就要求原先是自己秘书的胡乔木,把原创的《沁园春.雪》交给毛泽东,毛泽东改动了四个字“原弛腊象”,就成了毛泽东的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6-4-24 12:54:24 | 只看该作者
xuxi 发表于 2016-4-24 12:20
多说没用,你就把田家英的其他诗作贴几首上来,让大家看看与“雪”有几分神似即可,俺也是经常写文章的, ...

家喻户晓的《为人民服务》,这篇名著是经过胡乔木整理之后发表的,更鲜为人知的是毛泽东之所以要作《为人民服务》的讲话,也是因为胡乔木建议宣传张思德的结果。

在访谈录中,胡乔木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会上的讲话》完全是他执笔写作的,毛泽东只是签个署名而已。

胡乔木在党史方面是权威。他编过《六大以来》、《两条路线》,写过《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两个《历史决议》他都参加起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为世人所瞩目,也出自胡乔木笔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文献,就由他负责起草了的。

陈伯达也是大手笔。毛泽东的七大报告、八大报告、《论十大关系》(被公认写得最好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是由陈伯达执笔起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6-4-24 13:10:33 | 只看该作者
xuxi 发表于 2016-4-24 12:27
你看看你给出的这一大篇全是据说,“据说”能当证据吗?行了,俺也不想和你们讨论这些,耽误时间,你们反 ...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64915/5776985.html

这篇文章也可以佐证毛胡(主席与秘书)之间类似的诗交是由来已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