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1°
    温度感觉: 20°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8°
    温度感觉: 18°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8°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3°
    温度感觉: 22°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4°
    温度感觉: 14°
楼主: MIKETW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喜欢文革,但喜欢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76#
发表于 2016-4-24 23:14:44 | 只看该作者
MIKETWO 发表于 2016-4-24 23:02
我早就说过,老毛思想是土共集体智慧的结晶,老毛思想都是针对狗粮及狗粮们的洋爸比量身定做并行之有效的, ...

太阳是可以暖身的.。。但是对一些妖魔鬼怪来说, 太阳就是真正的恶魔.。。这也很正常的,我能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23:21:29 | 只看该作者
冬临城堡 发表于 2016-4-24 22:17
克政治家,你除了去拷贝粘贴点你自己都搞不明白的东西,你还会啥?
我问你知不知道清朝袁枚的《随园诗话 ...

“你除了去拷贝粘贴点你自己都搞不明白的东西”,你把眼眼儿睁大点,看看上边谁没过猪脑就胡乱粘贴乱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6-4-25 00:12:24 来自触屏版 | 只看该作者
克 飞 发表于 2016-4-24 23:11
看看你自己的贴子!, 你和XUXU我是只当成51网二条恶狗的, 你们愿意叫就叫吧。。。51网没有规矩不给狗叫的 ...

克政治家,我和你講理你怎麼就開罵呢?
我給你講的是世界文人圈對毛詩的評價,我說毛詩的水準,還沒有袁枚的「隨園詩話」受人重視。
不就說你讀書少嘛,老羞成怒了?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07:12:50 | 只看该作者
冬临城堡 发表于 2016-4-25 00:12
克政治家,我和你講理你怎麼就開罵呢?
我給你講的是世界文人圈對毛詩的評價,我說毛詩的水準,還沒有袁 ...

冬补同学,又要现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6-4-25 11:58:58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文革,但不喜欢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6-4-25 18:18:39 | 只看该作者
飞鱼IT 发表于 2016-4-24 21:36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

“雪”无论出于谁手,反正俺不太信一个秘书特别是长期从事党八股文写作的人能写出来的,即使是模仿,水平再高,可能会写一篇形似的,但无论如何是达不到神似的,“雪”这首词,不用见人,你就会感到作者不是一般人物,其实,判断是否胡乔木写的,很简单,把胡乔木的诗作贴出几篇,比较一下就知道了,看看胡乔木的诗作有没有这个气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6-4-25 22:28:34 | 只看该作者
冬临城堡 发表于 2016-4-25 00:12
克政治家,我和你講理你怎麼就開罵呢?
我給你講的是世界文人圈對毛詩的評價,我說毛詩的水準,還沒有袁 ...

你说有个屁用.。。。毛泽东放个屁都比你有文化一万倍。。。你呢, 我觉得你说的话比常人放屁还臭一百倍.。。。人贵有自知之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22:49:57 | 只看该作者
你猜吧 发表于 2016-4-25 11:58
喜欢文革,但不喜欢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你乍又承认是毛的作品了?反复无常谓之小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22:54: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IKETWO 于 2016-4-25 22:57 编辑
你猜吧 发表于 2016-4-25 11:58
喜欢文革,但不喜欢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看你长滴光鼻子画眼儿滴,但脑瓜好象发育不全,凡事多动动脑,有利于发育,不要一“骨格”捡根骨头拾坨粪便就当个宝,还浅薄滴把捡来滴骨头当宝以四处证明发育完全了。

记住,网上淘宝,一要有眼光,二要发育健全特别是脑瓜要发育健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23:06:33 | 只看该作者
你猜吧 发表于 2016-4-25 11:58
喜欢文革,但不喜欢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喜欢你肉体长滴漂亮,但不喜欢你思维长滴残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6-4-26 07:37: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4-26 08:18 编辑
xuxi 发表于 2016-4-25 18:18
“雪”无论出于谁手,反正俺不太信一个秘书特别是长期从事党八股文写作的人能写出来的,即使是模仿,水平 ...

胡乔木诗词集
http://shopimg.kongfz.com.cn/20110323/12053/735WQvdxw_n.jpg
       1965年1月和11月,《红旗》杂志分别发表了胡乔木的《词十六首》和《诗词二十六首》。 前者以现代中国史诗的雄浑和时事讽刺诗的辛辣博得赞誉,后者则以动人心弦的时代颂歌和发人深思的人生探究吸引读者。


《六州歌头·国庆》
    茫茫大陆,回首几千冬。人民众,称勤勇,挺神功。竟尘蒙!夜永添寒重。英雄种,自由梦,义竿耸,怒血迸。讶途穷。忽震春雷,马列天涯送。党结工农。任风惊浪恶,鞭影指长虹。穴虎潭龙,一朝空。   
    喜江山统,豪情纵;锤镰动,画图宏。多昆仲,六洲共;驾长风,一帆同。何物干戈弄,兴逆讼,卖亲朋,投凶横,求恩宠,媚音容。不道人间,火炬燃偏猛。处处春浓。试登临极目,天半战旗红,旭日方东。


《水调歌头·国庆夜记事》
    今夕复何夕,四海共光辉。十里长安道上,火树映风旗。万朵心花齐放,一片歌潮直上,化作彩星驰。白日羞光景,明月掩重帷。   
    天外客,今不舞,欲何时?还我青春年少,达旦不须辞。乐土人间信有,举世饥寒携手,前路复奚疑?万里风云会,只用一戎衣。

《贺新郎 ·看<千万不要忘记>》

    一幕惊心戏。记寻常亲家笑面,肺肝如是。镜里芳春男共女,瞎马悬崖人醉。回首处鸿飞万里。何事画梁燕雀计,宿芦塘那碍垂天翅?天下乐,乐无比。  
    感君彩笔殷勤意。正人间风云变幻,纷纷未已。兰蕙当年今何似?漫道豺狼摇尾;君不见烽烟再起?石壁由来穿滴水,忍江山变色从蝼蚁?阶级在,莫高睡。

《沁园春 · 杭州感事》
    穆穆秋山,娓娓秋湖,荡荡秋江。正一年好景,莲舟采月;四方佳气,桂国飘香。雪裹棉铃,金翻稻浪,秋意偏于陇亩长。最堪喜,有射潮人健,不怕澜狂。   
   天堂一向喧扬,笑今古云泥怎比量!算繁华千载,长埋碧血;工农此际,初试锋芒。土偶欺山,妖骸祸水,西子羞污半面妆。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

《菩萨蛮 [五首]》
其 一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原子弹爆炸)
    神仙万世人间锁,英雄毕竟能偷火。霹雳一声春,风流天下闻。    风吹天下水,清浊分千里。亿众气凌云,有人愁断魂。

其 二
    昂昂七亿移山志,忍能久久为奴隶!双手扭乾坤,教天认主人。    浮云西北去,孔雀东南舞。情景异今宵,天风挟海潮。

其 三
    攀山越水寻常事,英雄不识艰难字。奇迹总人为,登高必自卑。    登临何限意,佳气盈天地。来者尽翘翘,前峰喜更高。

其 四
    西风残照沉昏雾,东方红处升霞柱。雾暗百妖横,霞飞四海腾。    霞旗扬四海,壮志惊千载:愿及雾偕亡,消为日月光!

其 五
    从来历史人魔战,魔存那得风波晏?此日揽长缨,遥看天地清。    长缨人卅亿,垓下重围密。魔倒凯歌高,长天风也号。

《水龙吟 [七首]》
其 一
    星星火种东传,燎原此日光霄壤。茅庐年少,斯民在抱,万夫一往。几度星霜,江河沸鼎,乾坤反掌。喜当年赤县,同袍成阵,寒风里,生机旺。   
    破夜洪钟怒响,起征人晓歌齐唱。东风旗帜,南针思想,北辰俯仰。雷迅文章,风生谈笑,敌闻胆丧。唤鹰腾万仞,鹏征八表,看云天壮。

其 二
    开天辟地神威,列宁事业前谁偶? 一声炮响,卅年血战,双枝并秀。边寨惊烽,萧墙掣电,岁寒知友。笑涎垂虎吻,心劳鼠技,分荆梦,今醒否?   
    九亿金城深厚,问全球此盟何有?八方风雨,万邦忧乐,千秋休咎。任重途长,天看旗帜,地看身手。要同舟击楫,直须破浪,听风雷吼。

其  三
    举头西北浮云,回黄转绿知多少。当年瑶圃,穴穿狐兔,可怜芳草。目醉琼楼,神驰玉宇,沉沦中道。更元奸移位,长城自毁,旌旗暗,迷残照。   
    绝域不堪终老,怎天涯犹迟归棹?远行应念,亡羊歧路,甘人虎豹。珍重家园,良苗望溉,顽荆待扫。趁投鞭众志,何当共驾,再乾坤造?

其  四
    旧时王谢堂前,似曾相识归来燕。新妆故态,异乡征逐,画堂依恋。羞贱骄贫,抛亲弃侣,衔泥自羡。忽火飞梁坠,一朝零落,梦犹怨,君恩浅。   
    秋去春来何限,怎滔滔竟尊冠冕?朱门命寄,苍生儿戏,风云色变。十载簧言,万年粪秽,蝇趋菌衍。愿孙孙子子,矢清遗孽,奋除妖剑。

其 五
    算来反面教员,先生榜样堪千古。相煎如虏,鞭尸如虎,临危如鼠。口唱真言,手挥宝箓,若呼风雨。甚三无世界,两全党国,天花坠,归尘土。   
    涸辙今看枯鲋,定谁知明朝鲂鱮?膏肓病重,新汤旧药,怎堪多煮?恨别弓惊,吞声树倒,相呼旧侣。看后车重蹈,愁城四望,尽红旗舞。

其 六
    居然粉墨登场,十年一觉邯郸梦。当初直料,雌黄信口,香花永供。逆子倾家,残红傍路,惊风忽送。忆连横魏客,称儿晋帝,争道是,真龙种。  
    惯见蜣丸蚁冡,任纷纭昆仑自耸。江山有待,一声狮吼,万旗云涌。天意多情,蜉蝣空怨,地轮飞动。看连天芳草,莺迁燕返,又春光重。

其 七
    问君古往今来,皇皇文化何人造?千年奴隶,生涯牛马,看人醉饱。史页新开,天南地北,赤光普照。说狼羊共处,今谁偏应,膏牙爪,甘镣铐?   
    革命一声号炮,动河山直穿云表。风追骐骥,光寒剑戟,奋锄强暴。作雾蚩尤,含沙鬼蜮,妖氛直扫。乘摇空雪浪,漫天雹雨,指冰山倒!

                           《六州歌头[二首]》
                                其 一
                                  ( 一九六五年新年)

    江山万里,一派好风光。天日朗,人心畅,奋图强。比和帮,大野争驰荡。空依傍,开兴旺,催能匠,添奇象,巧梳妆。刮目相看,古国呈新样,赤帜威扬。羡参天大树,傲骨斗冰霜。桀犬徒狂,吠何伤!   

    莫非非想,全无恙;知风浪,辨康庄。侵凌抗,兵民壮;病虫防,斗争长。文武勤劳尚,披荆莽,事农桑。险同上,甘相让,苦先尝。身在茅庐,举世烽烟望,血热中肠。欲闻鸡起舞,整我战时装,共扫强梁。

                              其二
    寒山远望,春暖越重洋。春潮莽,连天壤,震遐荒。战歌昂,凌厉山河壮。干戈掌,方针讲,人民仰,同仇广,阵容强。触目惊心,败叶纷纷降,兔死狐伤。直冰崩瓦解,何计逞猖狂?两大分赃,梦徒香。   

    纵添兵将,夸大棒,嚣尘上,陷泥塘。纷说项,宣忍让,舌如簧,愿难偿。大宇东风旺,无遮挡,任飞扬。争解放,坚方向,锐锋芒。何世人间,虎豹容来往?众志金汤。教红旗遍地,万国换新装,日月重光。

《梅花引·印度尼西亚退出联合国》
    夸强大,称王霸,可知今日谁天下?血腥旗,臭污泥,豺狼当道蒙着破羊皮。滔天罪恶何胜计,强盗堂皇说仁义。早穷途,笑狂奴,犹抱神牌当作护身符。   
    一叶落,催萧索。天马行空竞寥廓。酌琼浆,舞霞裳,东风如意百鸟唱春光。春光先照英雄汉,捷报纷驰花烂漫。挽长弓,射苍龙,倒海排山指日定雌雄。

《梅花引·夺印》
    领袖语,牢记取,百年大计争基础。背行囊,带干粮,眉飞色舞队队下乡忙。当年八路今重到,共苦同甘群众靠。万重山,不为难,不插红旗定是不回还。   
   社藏鼠,欺聋瞽,不爱贫农爱地主。话连篇,表三千,偷梁换柱黑网结奸缘。人间自有青霜剑,慧眼何愁形善变?起群雄,灭阴风,还我河山长作主人翁。

《江城子[二首]赠边防战士》
其 一
    少年心愿在天边。别家园,度重关,南北东西多少好河山!为保金瓯颠不破,鞋踏烂,不辞难。   
    远征才觉道途欢。北风寒,有何干,雪地冰天为我驻朱颜。背上枪支登哨所,千丈壁,起炊烟。

其二
    练兵塞上好风光。号声忙,踏严霜,猎猎军旗天际看飞扬。待到刺刀拼过了,挥汗水,对朝阳。   
   墙头大字写琳琅。报爹娘,放心肠,多少英姿年少事戎行。大海航行歌四起,营地乐,胜家乡。

《小重山   赠海岛战士》
    万顷狂涛拍岸腾。良宵谁伴我?满天星。海风撼树欲相惊。劳梦想,铁汉岂虚名?   
    入伍记丁宁:田园铺锦绣,仗干城。江山望断睡无声。千百岛,炯炯有双睛。


《定风波[二首] 祝  捷》
                                其一  
     ( 我东海渔民民兵配合海军航空兵部队活捉美制蒋机驾驶员,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种得沧波万顷田,生涯都在捕鱼船。风浪常经如坦道,非傲,海防还欲共先鞭。
    意气终教身手现,群燕,水天双奏凯歌还。七亿能劳又能武,千古,谁曾见此铁江山!

                                 其二
        (我空军和我海军航空兵部队多次击落美蒋入侵飞机)

    赤县于今有领空,蓝天一望羡乘风。银翼翩翩来又去,天女,仙梭织锦任西东。   
   飞盗谁夸能漏网?休想;铜墙铁壁九霄中。花样翻新方得意,涂地;健儿竞报立奇功。


《念奴娇[四首]重读雷锋日记》
其一
    飞来何处,凤凰雏腾作一团烈焰!堕地当年阶级苦,小小孤儿尝遍。大地身翻,亲人仇报,我亦开眉眼。千言万语,握枪才是关键。   
    君试共我高翔,人间尽看,何往非前线?四海尚多奴隶血,小我何堪迷恋?身是螺钉,心怀天下,有限成无限。高山松柏,岁寒常忆肝胆。

其二
    山歌一曲,万人传党的恩情胜母。字字珍珠和泪裹,唱出雷锋肺腑。得有今朝,多亏先烈,我敢辞艰苦!为群舍己,傻瓜甘愿为伍。   
    长记群众中来,群众中去,领袖殷勤语。一朵花开春不算,要看百花齐吐。友爱春风,热情夏日,对敌威于虎。名传“解放”,格高光耀千古。

其三
    分明昨夜,老人家万种慈祥亲爱。醒后追寻何处是?日月文章永在。最忆良言,全心为党,骄躁悬双戒。不干滴水,只缘身献沧海。  
    谁令抱被遮泥,潜名寄款,风气千秋改?真理一归群众手,多少奇姿壮采!鼠目光微,蝇头利重,少见徒多怪。红旗浩荡,共奔忘我时代。

其四
    寻常日记,细观摩满纸云蒸霞蔚。时代洪流翻巨浪,舒卷英雄如意。昔恨蛟潜,今欣龙跃,海底奇峰起。几多学者,语言无此滋味。   
    颜色涂绘由人,如君红透,羞杀营营辈。花落结为千粒子,一代红巾争继。勤洗灰尘,多经风雨,立定上游志。力争不懈,青春长傲天地。

《采桑子[四首] 反“愁”》
    (前人文藻,多言愁恨。其中一部分反映了旧社会的压迫,是可以理解或者值得同情的;另一部分却不值得同情,很多还是空虚的,虚伪的,甚至反动的。后者固然毒害青年,需要扫荡,前者也不能让读者沉浸其中,妨碍革命乐观主义力量的发展。因择其习见语痛辟之。)

    愁来道是天来大。试看长天,一碧无边,那见愁云一缕烟?   
    欺人妄语愁如海。万顷波翻,万马蹄欢,大好风光总万般。

其二
    谁将愁比东流水?无限波澜,载得风帆,踊跃奔腾直向前。   
    登天蜀道何须怨?不上高山,突兀颠连,怎见人间足壮观?

其三
    相思未了今生愿。万里烽烟,怒发冲冠,岂可缠绵效缚蚕?   
    孤芳绝代伤幽谷。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

其四
    花开何用愁花谢?白发三千,何让春妍?老马知途好着鞭。   
    生死离别寻常见。羡甚神仙,万古团圆?不尽生机赞逝川。

《生查子[四首] 家 书》
    家书岂万金,四海皆昆仲。养育亦多情,形影常来梦。   
    屈指渐成人,文武须双重。何事最关心:是否勤劳动?
其二
    斗争如海洋,早晚云霞涌。流水片时停,毒菌争传种。   
    青春只一回,转眼能抛送。百炼化为钢,只有投群众。
其三
    牡丹富贵王,弹指凋尘土。岂是少扶持,不耐风和雨。   
    如此嫩和娇,何足名花数?稻麦不争芳,粒粒酬辛苦。
其四
    纵观天地间,陵谷多奇趣。东海有长鲸,常与波涛伍。   
    顺水好行船,终向下游去。若要觅英雄,先到艰难处。

《七 律[四首] 七一抒情》
如此江山如此人,千年不遇我逢辰。
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
指顾崎岖成坦道,笑谈荆棘等浮云。
旌旗猎猎春风暖,万目环球看大军。

其二
滚滚江流万里长,几分几合到汪洋。
源头尽望千堆雪,中道常回九曲肠。
激浪冲天春汛怒,奔雷动地早潮狂。
层峦叠嶂今安在?一入沧溟喜浩茫。

其三
历经春夏共秋冬,四季风光任不同。
勤逐炎凉看黄鸟,独欺冰雪挺苍松。
寒虫向壁寻残梦,勇士乘风薄太空。
天外莫愁迷道路,早驱彩笔作长虹。

其四
六洲环顾满疮痍,豕突狼奔猎者谁?
肝胆誓分兄弟难,头颅不向寇仇低。
自由合洒血成碧,胜利从来竿作旗。
休向英雄夸核弹,欣荣试看比基尼。

《七律 西藏自治区成立》

百万农奴站起来,千斤枷锁化尘埃。
弥陀空许西天愿,大道今从东土开。
此日金珠歌陇亩,他年雪岭起楼台。
人民城郭朝朝异,立马高原骋壮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6-4-26 08:1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4-26 08:20 编辑

胡乔木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同时又是新诗、旧诗都爱写的诗人。他提倡新格律诗,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进行探索。他写了不少旧体诗词,反映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抒发共产主义者的情怀,深得读者喜爱。   
    胡乔木家有诗教。他的父亲启东先生就是一位诗人,长五古、七律,有《寓穗集》、《鞍湖诗存》传世。胡乔木在我“生命的摇篮”——扬州中学读书六年,就因擅长诗文而声名鹊起,得到“神童”的称誉。有一次自由命题作文,他写了一首五言古诗。人称“淮南才子”的语文老师一字一韵未改,拿到班上一边朗诵,一边击节赞赏。还对这首诗的“夏木变凝碧,秋虫鸣繁钟”一联加了“二句入古”的批语。

     从扬州中学到清华大学,他珍藏着一个小本子,分类抄录汉译西诗,涉猎非常广泛。他还有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为了践一个宿约,他在进清华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竟然花一整天工夫,专门抄录译诗,装订成册,送给一位同学以“纪念我们的友情”。在小册子的末尾,他写了一封信,对所抄译诗进行评论。他写道:“这些译品,也不能算是都好,如朱湘译的《秋曲》、徐志摩译的拜伦诗,都不是成功的东西。一般来说,郭沫若和周作人的成绩最好,而私意尤爱周氏作品,虽然他的思想里很有些毒素。”一个青年学子,对当世名家这样评短论长,其胆其识,实在不凡。

    1933年秋,胡乔木转学到浙江大学外文系英文专业后,就自己拿起译笔进行尝试。1934年4月,他用五古、七古和长短句等诗体翻译的《西蒙士诗抄》登载在《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173期上。译笔清新、典雅,颇具功力。同时,他还在校刊上发表了创作的七律和歌行。


    从胡乔木学生时代的习作可见,他后来在新诗创作的探索中能够取得不同凡响的成绩不是偶然的。他不仅有古诗和民歌做底子,而且还直接从西洋诗歌得到营养。新格律诗的成功尝试。

    1937年夏,胡乔木奉调离开上海到延安。八年抗战,胡乔木只留下了几首歌词;抗战胜利以后,只有1946年9月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人比月光更美丽》等三首新诗。1941年2月到毛泽东身边以后,有许多重要的事需要他做。他实在太忙,无暇顾及诗词。不过应该说,他写的歌词,如《安吴青训班班歌》、《青年颂》、《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校歌》、《青春曲》等,经过冼星海、李焕之谱曲,在延安和抗日根据地广泛传唱,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6-4-26 08:2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 飞 于 2016-4-26 08:37 编辑
你猜吧 发表于 2016-4-26 07:37
胡乔木诗词集

       1965年1月和11月,《红旗》杂志分别发表了胡乔木的《词十六首》和《诗词二十六首》 ...

看过了, 胡乔木的诗也不错, 但比毛泽东差不少, 当然也比不上熟沫若.。。刚而不浑, 敏而不慧, 丽而不秀, 所以在内在气势, 出语天成等方面与毛泽东相差太远.。。。同样的诗, 胡乔木可以说总的来说是为写诗而写诗, 而毛泽东是不吐不快所以兴而成诗. 其中的差别尔等鼠辈当然看不出来。。。我不敢说是专家, 毕竟也算是以理科之身跨系选修学过中文系的"宋词流派"专业的.。。。毛泽东的诗是一代雄文, 其实是可以与苏李比比的,属于大雅之雄。
中国的儒家很重视一股气, 就是天地浩然之气.。。。这股气的强弱是没有办法摹仿的.。。就象写字一样, 临摹出来的字即使细处好象没有啥区别, 但大处的天成、用力之势, 内在和整体的结构等张扬个性之处是无法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6-4-26 08:4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4-26 09:02 编辑
克 飞 发表于 2016-4-26 08:28
看过了, 胡乔木的诗也不错, 但比毛泽东差不少, 当然也比不上熟沫若.。。刚而不浑, 敏而不慧, 丽而不秀,  ...

转载▼《国内外对毛泽东诗词评价的综述》 (2012-11-06 03:35:06)

毛泽东的诗词是所谓“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要全面评毛,自然要对其诗词进行评价。现在开展这种评价有个有利条件,即自从把毛泽东请下神坛后,他诗词上的附加光环也随之消失了,人们得以把他作为一个诗人对其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我是学工的,不善雕章琢句,早年虽也想附庸风雅,涉足诗词,但是一接触到那严格的格律、纷繁的韵部、韵目和词牌,深感比解多元高次方程还难,便知难而退了。

这里,仅就国内外专家们的评论进行综述。

                   一、格律谬误非常严重
    毛的诗词的格律谬误相当严重,简直就是不押韵的打油诗。词比诗稍好些,这是因为近体诗(律诗与绝句)句数、字数、平仄、对仗、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押韵的要求也比词要高,超出了他驾驭的能力。

有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不押韵,是由于老毛不会普通话,只会韶山土话,自然就不押韵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诗词的韵并非按现代汉语发音来押的,而是按韵书的规范来押。即使按现代汉语读起来韵母相同,如果不在韵书的同一个韵部里,也不算押韵,只能算“打油”。所以,押韵是押韵书里的韵,与普通话与方言无关。君不见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李白是四川人,杜甫是河南人,刘禹锡是浙江人,王安石是江西人,孟浩然是湖北人,王维是山西人,王昌龄是陕西人,等等,可以说是山南海北,口音大异,但是他们的作品却没有发生不押韵现象,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其实,韵书的规范更接近南方话。

下边就来具体分析毛诗词,先说毛诗。

毛诗不押韵现象是普遍的,就拿最著名的《七律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来说(为了看起来直观,括号内注出了韵脚所属韵目):

    钟山风雨起苍黄(下平七阳),百万雄师过大江(上平三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          天翻地覆慨而慷(上声二十二养)。
    宜将剩勇追穷寇 ,          不可沽名学霸王(下平七阳)。
    天若有情天亦老 ,          人间正道是沧桑(下平七阳)。

众所周知,律诗只能押平声韵,韵脚黄、江、慷、王、桑虽然韵母相同,但是在韵书中却分属三个不同韵目,使其变成了“打油”。最严重的是颔联的“慷”,非但不与其他联同属一个韵目,而且竟然用了上声字。这恐怕是自有律诗以来闹的最大的笑话。

另一首“名篇”《七律 ? 长征》虽没那么糟糕,但也不押韵:  

    红军不怕远征难(上平14寒),万水千山只等闲(上平15删)。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上平14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上平14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上平15删)。
    这首诗虽然用现代汉语念起来押韵,但其韵脚在韵书中却分属两个不同韵目。如果用来写词倒还可以,律诗是不允许这么做的。于是用专业眼光来看,它仍然是不押韵的打油诗。

    除了不押韵外,此诗遣词用语也很差劲,可见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低下。它专说空洞的大话,以为那就是气势,实际上是不懂诗的表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雄浑苍劲,这才是气势。另外,如“走泥丸”、“云崖暖”读上去实在别扭,因为即使在同温层上看,乌蒙山绝无可能变成 “泥丸”的样子;“云崖暖”的“暖”字用得非常生硬,毫无真实感受的现实基础,一看就知道那是为了与“寒”对硬凑上去的。

再看《七律 ?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下平七阳), 索句渝洲叶正黄(下平七阳)。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下平七阳)。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下平七阳)。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上平三江)。

    此诗押的又是“通韵”,用在词里犹可,用于律诗不行。在对仗方面,“三十一年”根本就对不上“落花时节”,而“太盛”与“长宜”也对不上。“防肠断”虽可勉强对“放眼量”,但用语太鄙俗,且几近诅咒,实在不该写在答友人的诗作里。

下边这首更糟:

《七律 ? 忆重庆谈判》    1942年秋
    有田有地皆吾主, 无法无天是尔民(上平十一真)。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土不黄金(下平十二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下平八庚)。
    遍地哀鸿遍地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下平八庚)。

    这首诗早在文革中就看到过,当时不相信是真的,因为水平实在太低。但现在却登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可见是真的。但蹊跷的是,该诗注明为1942年作,其时如何“忆重庆谈判”?在网上查了一下,有的写为1945年,而且“延安无土不黄金”为“延安无屎不黄金”,与我当年所见版本一致,更符合“伟大领袖”的风格。不管怎样,只能说《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主办人对党史实在陌生,竟然连重庆谈判是哪年的事都不知道,所以连这再醒目不过的纰漏都竟然视而不见。

    本诗除了四个韵脚分押三个韵外,更为严重的是毫无章法,无一字扣住重庆谈判的主题,每联都在各自为战,堪称“霰弹枪”,根本看不出作者要叙述什么事或是表达什么有头绪的感慨。虽然尾联流露了伟大领袖的救世主情怀,而且坦承“遍地哀鸿遍地血”的惨祸是他“救苍生”的“一念”引出来的,但这感慨却与前头毫无呼应,而是从天外突兀飞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诗可作为写诗毫无章法的反面教材,供初学者引为鉴戒。

    其余七律也多有押韵、对仗、平仄、凑韵、大而空等毛病,比较好的一首是《七律·答友人》,该诗用语比较典雅,只有一句(第六句)用了别韵,对仗也算工整,在毛诗中堪称为佳作了:

七律 ? 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上平五微), 帝子乘风下翠微(上平五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上平五微)。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上平四支)。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上平五微)。

    下面再来看五律:

《五律?看山》
    三上北高峰(上平二冬),  杭州一望空(上平一东)。
    飞凤亭边树,             桃花岭上风(上平一东)。
    热来寻扇子,             冷去对佳人(上平十一真)。
    一片飘飖下,             欢迎有晚鹰(下平十蒸)。

    五个韵脚竟分属四个韵目!以“人”去押“鹰”,甚至去押“峰”、“空”,哪怕是用普通话念都通不过,就连文盲老粗也未必会说出这种顺口溜来。不仅如此,此诗的平仄也完全错了,写成了: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句与第二句本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却写成了“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使得第二句与第四句的平仄完全相同,犯了绝对禁止的大忌。
  
    除了严重的格律错误外,此诗的遣词造句也非常之烂,那“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完全是俚语,只见于民间大老粗们对歌的场合,而且非常别扭:前一句虽然鄙俗,倒能理解,“冷去对佳人”则完全不知所云了。那“冷去”完全是为了对“热来”硬凑上去的。又一次显示了驾驭文字能力低下。

再来看《 五律 张冠道中》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上平一东)。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下平八庚)。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下平十蒸)。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下平八庚)。

    四个韵脚分押了三个韵目,又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且,以“风”去押“惊”、“冰”、“行”,即使是现代汉语也难得通过。这诗的平仄更烂,简直无法想象: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这种格律从未见过,不但第二句与第四句的平仄完全相同,而且末句除了韵脚外,竟然全是仄声!

    比起上面两首来,此诗的遣词用语要好得多,不过也只是相对而言。如“霜笼鸦不惊”的“笼”字用得就很牵强,而“鸦不惊”也十分别扭:到底是乌鸦被冻得无法动弹了,还是庄敬自强,处变不惊?这对描绘北国寒冬有何渲染烘托作用?完全是凑韵脚。类似地,“须眉等银冰”的“等”字完全是为了与“犹”对仗而勉强用上的。

五律 ? 喜闻捷报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上平一东)。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下平八庚)。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上平一东)。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下平八庚)。

    用“生”,“城”(韵母都是eng)去押“穹”、“通”(韵母都是ong),乃是连说顺口溜的文盲都不会犯的错误。这诗的平仄也出了大错: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不难看出,第二句与第四句的平仄句式又是雷同的,再度犯了大忌。

这诗的遣词用语稍比上一首好些,可惜仍是毛病多多,“佳令随人至”,说白了就是“佳节跟着人来”。跟着谁来啊?真是不知所云。“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称为“合掌”,也就是上下联讲的是同一件事,乃是对仗大忌。而且,“音”是名词,“未”是副词,根本就对不上。

上述情况表明,严格按照格律写诗,对于毛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困难,他那十分有限的驾驭文字能力所不堪承载。这大概就是他抱怨旧诗词“束缚思想”的原因。其实,正如古代诗作所表明的,诗词格律只对才短力微者构成束缚。像毛那种连押韵的本事都没有的诗人,在古代文人中还真难找到,不必说二三流的诗人,就连一般文人雅集,也要搞点“分韵赋诗”,还从未见过毛这种“大胆冲决网罗”者。

有人说,毛不按诗词格律写表现了他的豪放。这纯系马屁文人的腔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任何领域都有其特定的规矩,既然要涉足这个领域,就必须遵从它的规矩。如果都像老毛那样“豪放”起来,规矩没有了,从此也就没有诗词可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6-4-26 08:5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4-26 08:52 编辑

本篇接下来谈毛词。
与近体诗相比,词的押韵容易多了,这是因为不但仄声字可以作韵脚,而且韵部合并成了十九个。这都意味着押韵时可供挑选的字比写诗时多得多。但是,这并不是说同一部的字就可以毫无限制地用来作韵脚,还要看词谱的规定。

尽管如此,毛词的谬误仍然是普遍的,主要集中在用韵和平仄上,还出现了字数和断句这样的常识性错误。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在其早、中、晚期作品中各选几例进行剖析。

先来看一首最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西江月的词谱是:

⊙●⊙○⊙●(句)
⊙○⊙●○△(平韵)
⊙○⊙●●○△(协平韵)
⊙●⊙○⊙▲(换协仄韵)
上下阙的字数与格律完全一样。

说明:○——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声韵,▲——仄声韵;句——不要求押韵,协——相当于“押”字,换——改换。

   词谱标明:第二、三、四句都必须押韵,其中第二、三句押平韵,第四句则必须改换押同一韵部中的仄声韵。以此来看,老毛的《西江月 ? 井冈山》就糟糕透了:
     山上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6部)
     敌军围困万千重(1部)
     我自岿然不动(1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11部)
     黄洋界上炮声隆(1部)
     报导敌军宵遁(6部)

    不但仄声字不押韵,连平声字都不押韵。四个平声韵脚,只有“重”与“隆”同属第一部,“闻”与“城”非但不跟它们押韵,就连彼此都不押韵。

      再看《虞美人·枕上》,虞美人的词谱是:
    ⊙○⊙●○○▲(仄韵)
    ⊙●○○▲(协仄韵)
    ⊙○⊙●●○△(换平韵)
    ⊙●●○⊙●●○△(协平韵)
    其上下片的字数与格律完全一样。要求每句都押韵,但每两句必须换韵,仄韵换为平韵,如此交替出现,造成一种特殊的音乐美与节奏感。而青年毛泽东写的效颦之作,虽然也有几分李后主的婉约凄恻气息,可惜没人家的本事把韵律弄对了:

    堆来枕上愁何状(2部),
    江海翻波浪(2部)。
    夜长天色怎难明(11部),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1部)。
     
    晓来百念皆灰尽(6部),
    倦极身无凭(11部)。
    一钩残月向西流(12部),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12部)。

    又如《临江仙》的词谱为:
    ⊙●⊙○○●●(句)
    ⊙○⊙●○△(平韵)
    ⊙○⊙●●○△(协平韵)
    ⊙○○●●(句)
    ⊙●●○△(协平韵)
    其上下阙的字数、格律完全一样。

    毛的《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却写成了: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11部)。
    保安人物一时新(6部)。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6部)。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11部)。
    阵图开向陇山东(1部)。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6部)。

    本该一韵到底,他却用了三个韵部!

    1959年3月11日,胡适读到大陆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看见大陆上所谓‘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共九叶。真有点肉麻!其中最末一首即是‘全国文人’大捧的‘蝶恋花’词,没有一句通的!……我请赵元任看此词押的舞、虎、雨,如何能与‘有’韵字相押。他也说,湖南韵也无如此通韵法。”

    胡适也太认真了,居然为此事请教到据说是精通全国各地乡谈的赵元任先生那儿去了。其实,就算湖南韵有如此通韵法又如何?这又不是写湖南花鼓戏,写诗填词岂能按地方口音来?那还要韵书和词谱干什么?

    下边我们就来看看那首蝶恋花究竟犯了什么毛病?从词谱可知,此词必须每句都押仄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中途不得换韵。而毛氏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却是:

    我失骄杨君失柳(12部)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12部)
    问讯吴刚何所有(12部)
    吴刚捧出桂花酒(12部)
      
    寂寞嫦娥舒广袖(12部)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4部)
    忽报人间曾伏虎(4部)
    泪飞顿作倾盆雨(4部)

    不难看出,此词最后三句突然换了韵,而这韵脚无论是用普通话还是湖南话来读,都与前面的韵脚毫不相干。更难堪的是,就连任意换韵都没本事把它弄得稍微妥帖一点。下阕第一句还是押上阕的韵,尽管该句与下一句是连贯的,下一句却突然换了韵,这就造成了一种突兀的断裂感。无怪乎胡适要斥之为“没有一句通的”。

    此词的平仄上也出了错,那就是“桂花酒”的“桂”字。错误虽只有一个,却偏偏出在要紧处,使得全句无比拗口,完全丧失了音韵美。

    不仅如此,不难看出毛氏缺乏谋篇布局的能力。该词的上下阙则完全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根本没有分片的必要。若要强分,恐怕也只能将最后两句分为下阕。

    再来看他晚期的代表作《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16部)。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16部)。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16部)。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16部)。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16部)。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16部)。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15部)。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15部)。

    此词也本该一韵到底的,却在最后两句换了韵,弄得上下阙完全不一致。另外还有诸多平仄错误。最恶劣的是,作者居然擅自改动了下阕第三句的点断位置。该句的点断应是与上阕第三句一样:四字,四字,五字,但作者若按规矩来,并与上阕保持一致,就得写成“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那就完全不通了。他本可改成“还有吃的,土豆熟了,再略加牛肉”,可却连这点雕虫小技都不会,因此无奈之下,只好不顾一切地改变点断位置,再次创造出“千古绝唱”。

    当然,此乃彻头彻尾的打油诗,连“放屁”都写进去了,似乎再无较真必要。但窃以为,这种粗鄙恶俗不堪的下流嘲骂,根本就不该大费周折去填成词,只须用白话写顺口溜,反倒更生动有力。更何况在毛初稿中写的是“不须放屁,请君充我荒腹”,直接就是以鲲鹏自命,要去一口吞下苏修那只蓬间雀,其荒诞错乱的病态。也只有到了毛手上,高雅的传统诗词才会给糟蹋到这个不堪入目地步。

    问题还不仅仅在于毛喜欢专用典雅的诗词来打地沟油,而且越到晚年打得越猛,看下面这首: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18部)。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18部)。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17部)?
    □不过,几千寒热(18部)。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18部)。
    流遍了,郊原血(18部)。
   
    一篇读罢头飞雪(18部),
    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17部)。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17部)。
    有多少,风流人物(18部)?
    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18部)。
    歌未竟,东方白(17部)。

    此词犯的错误与“放屁词”类似,一是押韵不对,二是平仄弗调。韵脚之错乱,还远远超过了放屁词,简直跟插花一般,令人眼花缭乱。平仄若按《白香词谱》,则出错的字数非常之多,于是又参照《钦定词谱》的各种异体,尽可能网开三面,将能解脱的错误都予以解脱,也只能使出错率从原来的11个字降低到了4个。即使4个,仍是很了不起的了。

    最爆笑的还是,竟然在上阕第四句中少填了一个字,变成了“不过几千寒热”(已用□标出),于是便自创了一种独特的词牌,大概可以称为“减字贺新郎”吧,其与《减字木兰花》之类衍生词牌的区别,只在于它变得十分诘屈聱牙。为说明这一点,我重新点断了该词以便内行吟咏。略懂音韵的人一读便知此错是何等严重。

    与其低下粗俗的格调相比,该词严重的格律错误反而成了小问题。它如“一个人有动脉静脉”的最高指示一般,说的是浅白的人类进化史,依次为从猿到人,石器时代,青铜器与铁器时代,然后便是几千年的“阶级斗争”。您说这该有多无聊?难道能是词的主题?可惜毛还要卖弄他的“气势”,于是便使出“只几个石头磨过” 的大口大气来,恶俗到令人忍无可忍的地步。其布局更是混乱至极,毫无章法可言。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